明華園總團翻新經典作品《燕雲十六州》,明華園當家台柱孫翠鳳(右)15日在記者會演出精彩片段。(鄧博仁攝)

    暌違26年,明華園總團經典劇作《燕雲十六州》在當年被多位專家學者形容為「前衛」,而今經典翻新重現舞台,卻意外地呼應當下俄烏戰爭、台海情勢。該劇17、18日將於國家戲劇院翻新登場。

 已創團94年的明華園,為迎接百年,近年陸續推出了經典翻新戲碼,在兩廳院支持下,繼去年重現暌違了17年的《韓湘子》後,今年更是讓相隔了26年的《燕雲十六州》重返舞台。雖說是經典重現,但擔任製作人,也是此次與孫翠鳳分別飾演上下半場耶律青龍的陳昭賢則表示:「原劇本只保留了十分之一,大概也就2頁的篇幅!」

 《燕雲十六州》為國家文藝獎得主,明華園首席編導陳勝國精心打磨,26年前初創時,便藉著五代十國的歷史上,後周、北遼爭奪燕雲十六州為起點,鋪陳史詩大戲並反思主角耶律青龍在遼國與漢人間,身分認同與立場兩難的議題,此次翻新重現,不僅劇情、音樂、服裝、舞台設計都有新的元素與變化,更因應當代的時空更迭而強化了人性的糾結與遼、周兩國的鮮明對比。

 明華園總團團長陳勝福對於劇情在26年後竟如此呼應國際情勢,打趣:「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他也指出此劇中,後周王柴榮的名字反覆出現了不下30次,「從漢人的歷史來看,他攻打遼國收復失地無數,應該算得上是好皇帝,但是若從人性的角度看,好皇帝是不是好人呢?」他表示,這些劇情中不會給答案,將留給觀眾思考。明華園的無敵小生孫翠鳳也表示,整個劇的架構和劇情由編導陳勝國賦予了當代意義,「相信每個人看完會帶著不一樣的思考回家,每個人都可以審思如何過和平共融的日子」。

 表演藝術界近年受疫情衝擊甚劇,明華園為了經典重現的《燕雲十六州》,早在1年前便在各地演講時積極行銷、推廣,希望能吸引從未進劇場的觀眾加入,也陸續收到企業界的迴響,從2張票、20張票慢慢累積……此次不僅票房已滿,連加開的總統包廂也一票難求,並創下近三分之一企業觀眾的紀錄,也就表示有為數不少的劇場新血加入。陳勝福也表示,雖然照舊重演最省力省開銷,但明華園總團仍拿出誠意,希望為新觀眾帶來新的視野。


《燕雲十六州》重新調整劇情,上半場埋線鋪陳,下半場一一引爆,帶來全新震撼。彩排結束後,國家兩廳院副藝術總監施馨媛(前排左四)與演員們合影。(鄧博仁攝)

當年那群台上小兵 如今扛起傳承重任
 時隔26年重新演繹在認同與人性愛恨間掙扎的耶律青龍,明華園總團的無敵小生孫翠鳳表示,自己演來雖是駕輕就熟,但此次《燕雲十六州》經典重現,對孫翠鳳與明華園而言,更有著傳承的使命。

 「時隔26年,自己也成長很多,跟著明華園總團幾乎是沒有一天停歇,上山下海、國內國外跑,很多的人事物都在腦海中昇華,現在再演這個角色對我而言沒有壓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一群年輕表演者帶上國家戲劇院。」孫翠鳳表示,自己如今以人師身分看此次主要參演的年輕演員反而倍感責任重大,「我隨時幫他們做筆記、提點」。

 如今幾位在戲中能挑大樑、獨當一面的年輕演員,包括與孫翠鳳分飾耶律青龍的陳昭賢,憶及當年也曾參與《燕雲十六州》的演出,「我演一個跳格子的小朋友」;當年飾演遼帝耶律璟為明華園二代陳勝發,翻新版中將由其子陳子豪克紹箕裘,他憶26年前自己也有參演「是演扛皇帝的兵」;如今飾演君雨宮的陳昭婷,則笑稱自己當年只是演「騎牛的牧童,過場不到3分鐘!」

 「藝術、劇種需要世代傳承,還好明華園啟動得很早」孫翠鳳感慨幸而26年後這些青年軍能在台上發光、發亮。陳昭賢則指出,翻新版《燕雲十六州》在情感流動上包括對民族認同,對戰爭的恐懼,刻畫更為深刻,自己雖飾演的是統領眾人的大都督,每每在排練時感受到角色的承重而情感豐溢。

 同為明華園第三代的李郁真,此次挑戰高難度的「無間道」劇情角色,也是她的舞台初體驗;另有舞台劇演員林木森、郭耀仁加入,大嘆:「傳統戲曲真是台上1分鐘,台下10年功,每次一起排戲就是一次洗禮和震撼。」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