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09:17  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亞洲益生菌之父蔡英傑教授。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飲食作息不正常,大腸癌年年穩坐全國癌症發生數第1位,加上預防醫學和養生保健的意識抬頭,許多民眾會透過補充益生菌來照顧腸道健康,但市面上益生菌產品種類繁多,又該從何選起呢?

亞洲益生菌權威陽明大學蔡英傑教授建議,挑選益生菌時不妨可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一、瞭解有哪些「菌種/菌株」:益生菌功效應該看到「菌株」層次,不同的菌株特性有不同的保健功效。舉例而言,蔡教授實驗室的菌株庫中,同樣是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植物乳桿菌),便分別有降低壓力荷爾蒙、降低發炎指標、抑制壞菌等不同突出特性的菌株。像植物乳桿菌PS128和植物乳桿菌K21也各自有不同的保健功效,而PS128和K21即為菌株名稱,如同益生菌的身份證,甚至可根據菌株名稱查到相關文獻研究和專利保護。

二、是否有足量「菌數」:菌數不是越多越好,需視「菌株功能」而定,吃到建議的菌數量即可。例如:一般腸道保健的菌,一天100~200億便足夠;免疫調節的菌一天200億,三個月便可看到效果;而特殊功能的菌株,如神經心理、代謝調節,一天就要吃到600億才夠。

三、有沒有搭配「益生質」:專家建議益生菌和益生質(兩者合稱為共生質Synbiotics)應一起補充,才能提供充足的養分給益生菌,幫助它生長繁殖,在腸道待得更久。菊苣纖維、異麥芽寡糖、玉米來源可溶性纖維、木寡糖、果寡糖等都是給好菌營養的益生質。

四、有研發團隊:瞭解產品背後的研發團隊,拿得出具可信度,能支持宣稱效果的研究報告,才能確保益生菌來源的可靠性和品質安全性。
「InSeed益喜氏」專業劃分菌株特性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亞洲益生菌之父蔡英傑教授領導開發的自有品牌「InSeed益喜氏」打破以往益生菌只有腸道保健的迷思,一次推出五支專業化功能分類的益生菌產品,針對不同的菌株功能,設計專屬配方的益生菌產品,分別針對壓力調節、腸胃保健、骨骼發育、過敏免疫、私密處保養功能,讓民眾可依照自己的保健需求做最適當的選擇。

蔡英傑教授說明,益生菌的研發技術已進入相當成熟的專業化菌株功能時代,第一代就是最廣為所知的腸道保健功能,第二代是免疫調節功能,第三代是代謝機能調控,而第四代是調控神經心理功能,也是近年歐美最流行的保健新知「菌腸腦軸線」,說明腸道其實跟大腦的運作息息相關,目前台灣陽明大學已領先全球,開發出具有精神及神經調節功能的第四代「精神益生菌」,為保健食品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