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0・黃如萍/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升溫,讓「健康醫療生活圈」受到重視。結合AIoT、ICT、互聯網、區塊鏈數據整合、健康管理、遠端居家照顧乃至保險理賠等產業,線上線下原本獨立、不連續的各環節,共同打造成一個虛實整合的數位醫療服務網。


新冠疫情升溫,讓「健康醫療生活圈」受到重視。結合AIoT、ICT、互聯網、區塊鏈數據整合、健康管理、遠端居家照顧乃至保險理賠等產業,線上線下原本獨立、不連續的各環節,共同打造成一個虛實整合的數位醫療服務網。  醫療與健康產業的數位發展與整合,將是改變未來醫療樣貌的重要變革。因此本報特別邀請產官學者,針對台灣發展健康生態圈的有哪些成功案例、主要應用領域?未來又有哪些可以預期的發展,可以為國人帶來健康管理、疾病預防乃至產業發展的重要效益?等議題進行紙上座談。

新冠疫情改變民眾行為,提升健康自主管理意識,60歲以上長者的高重症率,對於逐漸走向超高齡社會的台灣民眾更是一記警鐘。參加座談會的學者專家都認為,「健康醫療生態圈」以人為中心,結合AIoT、ICT等產業,與區塊鏈的資訊科技,藉由智慧科技,改善就醫流程,降低人為錯誤,提升病患安全,用於健康管理,從治療疾病到促進健康。

越長壽越須自主管理
台灣人壽營運規畫處副總經理楊欣表示,外部疫情環境與台灣人口結構改變,都讓健康自主管理愈來愈重要,醫療技術進步下,台灣人越來越長壽,平均壽命80.4歲,活越久支出越多,長壽反而變成壓力,同時健保自付醫療金逐年增高,健康自主管理已不再只是口號。

常運動減少治療支出
敏盛醫療體系醫電數位轉型公司執行長何偉光指出,台灣許多醫療產品研發都在做疾病治療,而不是健康照顧,最主要是因疾病治療研發,可以獲得健保的支持,但健康照顧卻沒有,舉例來說,患者生病去看病,民眾只要支付很低的醫療費用,運動可以強身,固定每月去健身房,健保卻沒有提供任何費用,但這才是「健康醫療生態圈」健康管理模式。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兼數據長許明暉認為,大數據與醫療結合已是必然的趨勢,而大數據的執行與特性,甚至可以「大人物」作為順口溜來談,其中「大」是大數據、「人」是人工智慧、「物」是指物聯網,三者技術結合,能協助、提醒人類,以演算法的方式,從事難以支應、沒時間處理的各項任務。

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健保資料庫收載全國民眾就醫資料,並對外開放供學術研究,在人工AI模型驗證與AI模型建構上已有初步成效,前者如腦瘤、心房顫動、心血管鈣化、肝癌等影像AI模型驗證與應用提升醫療精準度,後者則是透過血管鈣化流行病學研究、心血管疾病診斷與預後預測模式,發展個人化精準醫療。

優質醫護是台灣強項
員榮醫療體系總院長張克士指出,傑出的醫療與科技、傲視全球的健保制度〈普及化、可近性〉、素質精良的醫護與科技人才等是台灣的優勢。不過他也提醒,遠距醫療涉及通訊診療法;法人或公司不得投資醫療社團法人,涉及醫療法,限制異業間的結合等,均需要鬆綁法令等配套措施。


衛福部中央健保署長李伯璋:
科技防疫 資源公平分配


20210530・林周義/台北報導
衛福部中央健保署長李伯璋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帶動了科技與醫療的整合。中央健保署繼去年藉由資訊系統的建置、健保快易通APP的改良,協助民眾在有限的資源下,順利購得實名制口罩,今年本土疫情爆發後,又參與推動簡訊實聯制,讓民眾利用手機快速登錄。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台灣去年面臨口罩不足問題,在有限資源下,要做到公平分配,政府便想到了人人都有的健保卡,藉由買口罩時出示健保卡,就能掌握每個人的購買情形。過去健保署為推動分級醫療,協助基層醫療院所、藥局改用的光纖網路,在這樣的基礎建設之下,加上健保同仁趕工2日,順利完成資訊系統的建置,協助民眾在藥局購得實名制1.0的口罩。

為幫助更便民的實名制2.0上路,健保署則藉由「健保快易通」APP,開放民眾預購口罩至超商取貨,不必到藥局排隊領號碼牌。該APP同年也一舉登上最熱門APP,成為下載排行冠軍,去年下載量超過750萬。

今年本土疫情升溫後,健保署亦參與由關貿公司、中華電信與民間社群業者的「簡訊實聯制」新系統的開發。李伯璋表示,同仁們甚至在半夜還在進行壓力測試,短時間內將其完成。「簡訊實聯制」上路後,民眾便可利用手機使用進行快速登錄,免去填寫資料的接觸。

李伯璋指出,面對不可預測的病毒入侵,健保署在當中扮演的角色是大家的「後盾」,透過健保雲端資料,提供最詳實、迫切的資訊,整合醫療與科技,防疫上有什麼需要,有機會幫國家做事,便會全力以赴。


臺北醫學大學數據長許明暉:
大數據換疫苗 以色列輝瑞創造雙贏


20210530・李侑珊/台北報導
臺北醫學大學數據長許明暉

 國內疫情延燒,疫苗需求若渴,以色列總人口約900多萬名,成為全球疫苗施打最快速的國家。官方以醫療數據提供給研製疫苗的輝瑞公司,協助從事施打後的市場監測,對藥廠帶來莫大的吸引力,大數據換疫苗成為可行策略。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兼數據長許明暉列舉大數據與各方醫療合作成功案例指出,美國羅氏藥廠2018年以美金19億的價格,併購一間美國專門建立癌症病患電子病歷廠商,透過雙方合作,讓藥廠合法取得病患病歷,以此建立大數據資料庫,而過程充分做到保護個資,將病人個資進行「去識別」,此舉讓電子病歷逐漸在美國成為主流。

 許明暉認為,大數據之所以能提供醫藥研發使用,在於病人資料,最基礎的包含身高、體重、是否按時服藥、服藥之後副作用等資訊,都能提供藥廠、醫院或醫學中心進行各種分析。

 大數據的資訊系統,同樣也可應用於因應疫情,許明暉特別強調以色列經驗,可做為參考。

 許明暉說,以色列去年即與輝瑞藥廠成協議,締結疫苗採購計畫,雖然以色列取得疫苗價格,超過歐盟購得疫苗價格兩倍,高價搶購策略有效,以色列政府亦承諾將民眾施打疫苗後,所收集醫療資訊,每周匿名回饋輝瑞公司,提供藥廠進行施打疫苗之後的大數據分析。

 不過,許明暉也指出,以色列作法雖可提供我國做為參考,但這樣的合作得建立在大量施打,且人口健康情況穩定且足夠的條件才能進行。台灣過去施打疫苗人數仍低,即便我們要參照以色列用大數據換疫苗,國外藥廠的意願也不會高。


台灣人壽營運規畫處副總經理楊欣枬:
保險加值服務 區塊鏈理賠便捷


20210530・黃琮淵/台北報導
台灣人壽營運規畫處副總經理楊欣枬

 台灣人壽營運規畫處副總經理楊欣枬表示,從19世紀以來,全球經歷幾次疫病危機,每一次危機對世界都帶來一些轉變,新冠疫情已造成全球1.6億人確診,超過300萬人死亡,帶來三大改變,一是新常態的遠距社交生活,二是醫療科技快速發展,三是健康醫療意識提升,加強健康自主管理。

 台灣現在除有疫情壓力籠罩外,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加上醫療費用增加,長壽反而變成壓力,健康自主管理愈顯重要,保險公司不再只是投保繳費與事後理賠的角色,進而開始提供全方位滿足保戶的健康需求服務。

 楊欣枬表示,台灣人壽關心全民健康生活,依照客戶健康旅程有不同的健康需求,提供多元健康加值服務,建構健康生態圈。從個人健康到團體健康,台壽也開發新型團險,企業員工可藉由智慧型手機或運動手錶的計步功能,執行遊戲任務,任務達標即可獲得健康獎勵,企業亦可獲得額外的健康外溢回饋金。

 除了健康生態圈,楊欣枬表示,台灣人壽透過區塊鏈建構多元便捷的數位理賠服務管道,2019年上線的「龍e賠,一拍就匯」,理賠金從過去15天到現在最快30分鐘就收到;保戶也能在全台7-11門市使用ibon進行理賠申請;或是使用台灣人壽eClaim理賠區塊鏈服務,打開台灣人壽App線上授權醫院,不需往返醫院申請病歷,大幅縮短理賠申請流程,解決過去申請理賠「好久、好難、好煩」的三大痛點。

楊欣枬表示,外部疫情環境與台灣人口結構改變,都讓健康自主管理愈來愈重要,醫學專家所說「健康三分天註定,七分靠後天努力」絕非空談,有健康的心態、健康的身體,才能面對外來的挑戰,搭配後天的運動、飲食、睡眠等項目,靠自己健康自主管理,才能讓健康成為我們最大的財富。


員榮醫療體系總院長張克士:
鬆綁法令 助醫療科技加速整合


20210530・謝瓊雲/彰化報導
員榮醫療體系總院長張克士

 員榮醫療體系總院長張克士行醫30年,從小鎮醫生成為如今掌舵2家醫院、600多名醫院的領航者。他認為台灣最自豪的,就是有傲視全球的醫療人才與科技人才;若能加速從制度、法令上鬆綁,橫向、縱向整合醫療科技兩大產業,攜手打造健康生態圈將指日可待。

 張克士認為,要建立健康生態圈,必須不斷從不同領域、產業與系統之間,合作、協調及磨合,領導者尤須具備異業結合的思維、理念;且醫療和科技專業門檻都很高,亟需培養橫跨兩大領域的跨界人才。

 張克士以自家醫療體系來舉例說明,從A到G的布局,引進台、美雙FDA認證的AI輔助影像判讀肺癌、肺癌腦轉移,和腦波憂鬱症等,準確度提升26%、時間更縮減23%。也是中部第一家與台灣人壽合作,運用區塊鏈(Block chain)快速為患者完成保險理賠的醫院。

 此外,運用健保雲端(Cloud)藥歷與檢查檢驗等大數據(Data)分析,打造院內E指付系統和智慧化E病房,導入FinTech智慧金融科技;將5G結合AR眼鏡應用於急救團隊遠距協作、居家護理的臨床照護,甚至可與3000公里的外蒙古醫師進行國際醫療會診、遠距教學、即時手術指導等。

 張克士強調,用智慧科技提升醫療速度、有溫馨的醫療才能融入溫度,科技能提升就醫流程、降低錯誤;惟健康生態圈審查法令分散各部會,缺乏專責主管機關,疫情衝擊之下,醫療科技業資金投資、《通訊診療法》等法令的鬆綁與相關配套,都更顯迫切。


敏盛醫療體系 醫電數位轉型公司執行長何偉光:
數位醫療網 顧健康不必上醫院

20210530・游念育/台北報導
敏盛醫療體系 醫電數位轉型公司執行長何偉光

 「健康醫療生態圈」是結合AIoT、ICT、互聯網、區塊鏈數據整合、健康管理、遠端居家照顧,打造成一個虛實整合的數位醫療服務網;敏盛醫療體系去年發展「醫電數位轉型」,就是要建立「健康醫療生態圈」,執行長何偉光指出,台灣的健保體制,讓醫療著重在「醫病治療」,但實際上應該是要照顧好每個人的健康。

 何偉光表示,「健康醫療生態圈」是以客戶或病患為中心,把身體數據資料蒐集跟整理,做健康管理的建議,涵蓋飲食、運動等方面,希望未來除了急難重症或手術,不用到醫院也可以照顧到健康。

 何偉光提到,台灣產業在技術上能量很強,國內有非常好的醫療人才、資源和代工技術,但欠缺「服務系統的整合」,致台灣醫療和健康數位發展,並沒有明顯的效果。

 何偉光舉例,台灣可以製造出很好的智慧手環,但把智慧手環做的精確,不代表一個人的健康就會變好,而是這些技術如何被「健康管理者」使用,這部分是要持續努力。

何偉光提到,這次的疫情,醫療能量很強,出現各種ICT檢測設備,但沒有醫療人員使用,也無法解決問題,因此,要把醫護技術和ICT結合。

 何偉光說,台灣許多醫療產品研發都在做疾病治療,而不是健康照顧,最主要是因疾病治療研發,可以獲得健保的支持,但健康照顧卻沒有,舉例來說,患者生病去看病,民眾只要支付很低的醫療費用,運動可以強身,固定每月去健身房,健保卻沒有提供任何費用,但這才是「健康醫療生態圈」健康管理模式。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