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3 月 11 日 魏嘉虹/台北報導

圖片出處:Pexels圖庫

受到人口老化、重症照護提升、納入新藥新科技、改善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等影響,造成健保支出不斷增加,但收入卻沒有變動,導致健保收支從2017年開始由正轉負,已經連續三年收支出現短絀,每年短絀金額從近百億成長到去年突破3百億,今年健保總額更首度來到7千5百億元。健保署表示,正在努力節流,包括降低重複檢驗檢查、落實分級醫療等措施。 

根據健保署公布的財務資訊,影響健保支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在於慢性病患者的增多,慢性病費用的佔比也跟著上升,未來可能還有癌症新療法要納入健保,健保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圖片出處:Pexels圖庫

一旦被診斷出罹患慢性疾病,通常已經為時已晚,甚至發展成癌症,後期治療的費用往往更昂貴,而且可能對身體造成破壞性的影響,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以慢性病占比最高,其中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就有8項,例如心臟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 

為了減少慢性疾病的生成,預防醫學的概念隨之興起,根據WHO統計指出,全球人口有75%處於亞健康狀態,這些民眾只要能即時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並正確地進行自我生活管理,包括運動、飲食、睡眠、壓力控管等,預防醫學便是以「預防勝於治療」的方式,就能不往慢性疾病發展,甚至逆轉成健康狀態。 

除了注重飲食攝取、杜絕不良的生活習慣、生活作息規律外,慢性病是經過長久的累積而成,定期針對高風險項目進行健康檢查,或是一般追蹤都能維持身體健康。政府也鼓勵符合補助資格的民眾,都可以定期接受免費的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及子宮頸癌檢查,及早發現才能掌握黃金治療期。 

另外,也有許多民眾選擇到醫院進行檢查,但做完卻沒有回去看報告。根據健保署2018年的調查,民眾做完電腦斷層掃描(CT)和磁振造影(MRI)後,超過20萬人沒有在30天內回去看報告,其中近8萬人還跑到其他醫院做同樣的檢查,且其他抽血、病理切片、驗尿、X光等檢查項目也有同樣情形,不但浪費醫療資源、健保,同時加重醫療人員的工作負擔。 

大多數人以為身體沒事,做完檢查不回去看報告,或是誤以為醫院會自行通知病情,這都是錯誤觀念,要是不看報告就等於沒檢查,也無法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效果。 

圖片出處:全球醫管官網

現代社會的步調繁忙、慢性疾病的罹患率逐年攀升,需要被照顧的已不再僅限於一個生病的人。有鑒於近幾個月新冠肺癌疫情延燒,包括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健檢機構,以及充滿病菌的醫院,都成了民眾眼中的危險場所,也影響有健檢需求的人。 

幸好有業者推出新型的醫事檢驗到府服務,便是站在預防保健的第一線,透過檢驗確實執行自主健康管理。以全球醫管設立之醫事檢驗所的服務為例,只要透過電話留下聯絡方式,便會由專業的醫事人員到家裡採集檢驗,將採集3~5cc的血液,並經由儀器將檢體透過標準流程進行分析,等到檢驗報告寄出後,也會有專業人員依照報告數據,建議民眾是否需要調整作息、飲食習慣或需要及早就醫,打破以往被動的健檢流程,更有利於民眾的早期預防。 

健康的維護並不是在生病後才開始,全球醫管林清薇總經理指出,若能在專業人士的操作下主動提供服務,就能讓更多人透過自主管理健康的方式,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自然而然降低疾病發生機會,也能減少健保不必要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