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1・李怡芸/台北報導
2019遠東建築講座「社區.藝術.設計」國際論壇29日舉行,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阮岳慶(左二)、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何崴(右二)、慶應義塾大學特別招聘教授山崎亮(左三)、藝術家吳瑪俐(左四)、堀越英嗣(右四)等人一同出席。(鄧博仁攝)

2019遠東建築講座「社區.藝術.設計」

透過實作 凝聚人心

 作為社區設計師,一系列社區設計著作在台灣頗具知名度與影響力的山崎亮分享指出,日本目前一些象徵建築如行政建築、集會空間,往往會讓民眾一起參與,而這是設計團隊與居民之間的拉鋸戰,「有時候居民參與愈多,專家愈受到挑戰」,例如他的團隊曾進行一個老舊魚屋的改造計畫,從設計的立場建議把牆面塗白比較時尚,但隔了沒幾天,地方阿伯便把白牆貼上竹片,居民的設計愈來愈多,最終放棄了原設計,而山崎亮指出:「但確實成為當地民眾喜愛的聚集地,那就大家怎麼高興怎麼好。」

 山崎亮的團隊在參與福島美術館計畫時遇到的困難是「北方的人話少,並不容易進行溝通」為了讓居民願意參與工作坊,山崎亮以婆媽為目標,先讓一些年輕小男生進駐社區,「早中晚三餐都在門口,不到一周居民就送來種的菜,再一周是送來料理,最終階段送上去世老公以前的襯衫,到這個階段表示可以動員參與工作坊了。」過程中讓居民討論、發想未來對美術館的使用方式。山崎亮也分析指出:「未來的社區建築,8成可交給當地人、2成由設計或建築師來加強美學就好。」

關注公共議題 遠東建築辦講座

 何崴則指出,「這是中心去除的年代,崇尚不是英雄的英雄」,從建築師角色回頭看一些民間的建築工藝,其實有許多可借鏡之處,如2013年他在河南信陽新縣打造西河糧油博物館,紅磚牆的設計出爐後便請當地瓦匠施工,何崴笑稱「結果做出來被改了,靠工匠的工藝改得更好了,此後我們的設計圖都會留20%讓工匠自己發揮。」

 遠東集團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執行長黃茂德表示,遠東建築講座近年致力於由不同的公共議題角度來談建築,去年首度舉辦「社會‧住宅‧設計」論壇,關注在「設計」本身的創作和技巧,今年則著重在「藝術」和「設計」的創作手段如何重新界定、啟發和深化「社區」在未來可以擔負的意義和所扮演的角色,未來仍將持續由近年發酵中的社會議題來關注建築設計技術發展。

藝術參一咖 擴大都市想像

何崴在福建上坪古村將牛棚改造為鄉村圖書室,尊重在地的使用習慣及民居的原始風貌。(何崴提供)

藝術可以如何結合建築、設計,在都市中發展出居住者共同參與的建築文化?今年的遠東建築講座「社區‧藝術‧設計」國際論壇上,日本芝浦工業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堀越英嗣、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教授吳瑪俐,均指出藝術擴大了對都市未來的思考。

 吳瑪俐在2010年與竹圍工作室共同合作的《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透過對被忽略已久的樹梅坑溪的重新發現,讓當地居民從認識身邊的溪流開始,關注到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而讓竹圍這幾乎被居民視為只回家睡覺的「臥房城市」有了不同的思考和想像。

 「從樹梅坑溪早餐會開始,認識了人也認識了食物、土地關係及文化生成的脈絡」1年後收集了議題也號召了一群關心者,再與中小學串連,透過課程讓孩子們認識生活周遭的植物,了解水的重要性及破碎的溪流面臨的問題。

 堀越英嗣曾與前輩藝術家野口勇合作,他指出,這位美日混血的藝術家提倡建築的複雜性,認為建築需要的不是簡單明確的巨大建築體,而應是錯綜複雜包羅萬象,讓人實用的存在。野口勇的公共花園和景觀雕塑,影響了堀越英嗣的建築設計,鳥取花卉公園的設計便希望以諸多設計元素,讓人在其中回到與自然共生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