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 04:11 中國時報 李欣恬/台北報導

編舞家黃翊新作《地平面以下》,舞者與影子共舞,表現人們受到壓迫時所感受到的不安。(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耗時6年,國際知名編舞家黃翊結合舞蹈、影像、機械裝置與音樂等元素作品《地平面以下》日前在荷蘭世界首演,深獲好評,昨(18日)晚舉行台灣首演,同步呈現「原版」與「合唱團現場演唱版」兩種版本,探討戰爭生死悲歌。

甫獲十大傑出青年殊榮的黃翊,以台灣為基地,多年來都在歐洲巡演發展,他曾親見難民在歐洲流浪辛苦生活;周遭也有瑞士一位演出技術經理就收養難民小女孩,無私的舉動令他動容。黃翊說,感受這些對他衝擊很大,「從台灣看到的新聞事件,就這樣發生在我眼前,我開始思考,要怎麼讓身處安穩台灣,去關心那些遙遠地方的事?」

《地平面以下》從2013年開始在紐約創作,2014年,黃翊與旅德日本藝術家黑川良一合作,醞釀整體影像呈現方式。黃翊表示,「影子」可說是《地平面以下》的重要演出者,不管是投影、調整光源等都需要試驗許久,「影子代表舞者的靈魂本質,呈現舞者的潛意識,經由黑川良一設計的視覺效果,讓舞者和影子有所連結。」

《地平面以下》此次演出推出「原版」與「合唱團現場演唱版」,兩種版本除了選曲不同,在視覺上也有特別的安排。原版以3名舞者遊走在舞台與巨大的黑影間,藉樂曲的氛圍、空盪的舞台、投影的光影層次,呈現戰亂下無法反抗,只能默默承受的孤獨感。現場演唱版則加入荷蘭室內合唱團團員表演,詮釋難民與亡者,以巨大群體與孤獨個體形成對比。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表示,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致力讓國內、外藝術家共同合作,激發彼此的創意,以成為亞洲共製中心為目標,「《地平面以下》就是國際共製的作品之一,該作是少數於歐洲地區舉辦世界首演的台灣作品,也讓台、荷、日三地有更深的文化交流。」 該演出將自即日起到21日演出,地點在台北城市舞台。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