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01日 04:10 中國時報 本報訊
杜忠誥(左起)、李蕭錕、何傳馨、陳坤一及黃嘗銘在第二階段的數輪討論之後,共同決議出本屆獲獎名單。(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
篆隸楷組-貳獎⊙洪煥益(溪湖高中一年級)釋文:光明的追求者/紀弦(節錄)一旦這世上的燈火完全熄滅我便鼓著小翅膀向著星叢飛要是太陽忽然冷卻 不再燃燒我呀 我就點亮了我自己

篆隸楷組-參獎⊙洪維苓(鳳山高中三年級)釋文:戲題畫山水圖歌/杜甫十日畫一水,五天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時  間:107年1月10日地  點:中國時報大樓第一會議室評審委員:杜忠誥、李蕭錕、何傳馨、陳坤一、黃嘗銘(依筆畫順序)列  席:許峻郎(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記錄整理:王堯洵、吳家綺、邱靖雯

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攜手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所推動的「台積電書法暨篆刻大賞」,十年來匯聚台灣各地書篆名家及教育資源,邀請社會大眾親近漢字藝術,不僅展現台灣書法與篆刻創作的多元樣貌,也期許不斷深耕、拋磚引玉,影響更多產官學單位主動投注資源向下扎根,為未來世代蓄積豐厚的漢字文化底蘊。

第十屆大賞以「耕耘豐收」為題,鼓勵不論是初習書者或年輕藝術家,都能在字畝書田中持續耕耘、豐收。在賽制部分,首度將「篆」體字納入競賽,豐富了五體書法的創作性;此外,本屆也特別新增15~20歲齡為參賽範圍的「臨帖組」,期勉正經歷不同學習階段的創作者,都能以古為師,持續從臨摹經典中增進書藝。

本屆篆隸楷組的報名為136人、行草組71人、篆刻組127人、新增的臨帖組則為121人,共455人次,與近幾屆相較明顯成長;主辦單位亦維持舊制,在北中南三區設置比賽會場,方便全國各地學子就近參賽。篆隸楷與行草兩組的出題古典、現代並陳,皆採現場抽籤決定,臨帖組則由先行公布的八本書帖中節錄臨寫內容;「花甲男孩」、「網紅」等流行語特別納入篆刻組題庫,將新世代的話題也融入競賽中。

評審的第一階段,由林俊臣、於同生、柯詩安、游國慶、黃智陽擔任評審,依作品完成度、運筆或刀法技巧、美感與創意布局,精選出篆隸楷組57件、行草組42件、篆刻組52件進入決審;而臨帖組歷經兩輪評比,擇優選出30件得獎佳作。第二階段由杜忠誥、李蕭錕、何傳馨、陳坤一、黃嘗銘等名家擔任評審,並由杜忠誥擔任主席;為免遺珠之憾,各組作品歷經四輪以上的討論與票決,五位委員終成共識,產生本屆各組獲獎名單。

海青工商二年級的楊謹豪作品,融合北魏中嶽崧高靈廟碑和晉朝爨寶子碑的筆意與韻味,朴厚安閒,乾、濕筆運用得宜,節奏掌握輕重緩急,和諧度高,難能可貴,擢為篆隸楷組首獎;溪湖高中一年級的洪煥益作品,筆筆用意,表現不凡,對帖子的熟練度也高,可惜肉多骨少,字間節奏未能構成較佳的呼應,列為貳獎;鳳山高中三年級的洪維苓作品,能精準詮釋歐陽通剛健勁拔的書體特色,結構緊湊,筆鋒周到,在貼近原帖精神外也表現出不同的趣味,惟點畫略顯板刻,稍乏宛轉的韻致,獲得參獎。

本屆行草組整體水準較往年高,屏榮高中三年級的王智賢作品,行、草、狂兼具,略見徐渭的布局與王鐸的行氣,筆觸似跳芭蕾,且行氣穿插錯落,不被制式規矩拘限,因勢利導,整體取得高度和諧,且氣韻十足,秀逸非凡,擢置首獎;台北中正高中二年級李儀柔作品,行書而微帶草書筆意,由規矩寫法漸進,利用漲墨效果,表現出厚實沉穩的靈動意味,浪漫氣息濃厚,惟和諧度略顯不足,故列為貳獎;高雄新莊高中三年級的李佳芸作品,大體師法王鐸,筆調輕快,風姿飄灑,體現前人書寫行氣,不免過於拘泥,用筆骨勢也稍嫌靡弱,列為參獎。

篆刻組參賽年齡上限40,整體作品呈現面貌多元,且首獎與貳獎風格迴異,也迸發出評審間的精彩討論。從事藝術創作多年的劉冠意曾多次於大賞獲獎,本屆作品印面規矩,短時間便能於邊款刻出對篆文的體會,並充分運用創作空間展現極致,工而有韻,才氣盡顯,擢為首獎;現任教職的黃程瑋作品,印面多留白,風格簡約,刀法浪漫而趣味十足,惟邊款似可再多用心,列為貳獎;獲得參獎的莫昍霖也從事教職、曾多次獲獎,運用少見的唐宋官印扭轉刻法,線條柔而有勁,刀法精微,趣味盎然,惟邊款稍顯生疏,布局、章法都可再加強。

第十屆書篆大賞的篆隸楷組與篆刻組,皆因表現優異開放增額入選,共產生86件得獎作品。篆隸楷組中,新增篆書字體的比例偏低,黃嘗銘勉勵習書者勇於嘗試難度較高的字體如篆書、行草並勤精進,或可走出不同的路。陳坤一也提醒,不論是書法或篆刻組別,落款與邊款多為參賽者的弱項,建議多瞭解經典作品中落款、邊款的用意與寫法,對未來的創作將有很大助益。

新增「臨帖組」的參賽者以大學生為多數,杜忠誥表示,30件佳作不乏筆勢精工、力度與情感到位的優秀作品,第一次舉辦便能展現如此高水準,相當難得。李蕭錕建議不同年齡的書法初學者,都可將臨帖視為學習入門,無論作品樸拙或穩重,都能從中精進並逐步琢繪出自己的書寫風格。何傳馨也認為,學習書法除了專精,也需博涉,遍覽古今名作,嘗試習練不同書帖,五體書法都能各顯境界。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