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瑄以水墨媒材的〈突圍〉獲「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優選。(洪瑄提供/李怡芸台北傳真)
全台唯一以「當代繪畫」為定位的「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第二屆投件數達802件,再創新高。經過兩階段評選,本屆「首獎」從缺,優選作品則新增2件共計5件,將由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典藏,且17件入選作品明年3月15日於關渡美術館展出。
本屆3件優選作品為:吳逸寒〈聖母與妓女〉、洪瑄〈突圍〉、蕭珮宜〈寶藏船 II〉;增列的2件優選作品分別為曾霆羽〈貳參老梗-蒼芎觀〉與羅智信〈用蝸牛畫蝸牛〉。評審團在經過多輪激烈的辯論後,對於首獎資格未達共識,因此決議「首獎從缺」。
擔任評審團主席、現任台灣美術基金會執行長的林平表示:「獎項的真正價值不是補助不足,也不僅只是支持或鼓勵,從時代的角度來看,更應該強調良性競爭,創作得以彰顯時代精神的卓越性」,並強調「首獎從缺」不是對參賽者的消極作用,而是對獎項未來有更高度的期許。
評審團指出,本屆入選藝術家皆有意識地對過去與現在繪畫系統進行辯證,無論是在藝術表現、選材上都極為亮眼,因此提議將原首獎的80萬獎金增列兩名優選,期待鼓勵更多藝術家投入當代繪畫創作。
優選作品中,蕭珮宜的〈寶藏船 II〉融入貼箔、繪畫與版畫,向觀者提問人類眼中的災害,是否會成為生命重生的契機。吳逸寒〈聖母與妓女〉是唯一描繪具像人體的優選作品,對女性身分及義務進行辯證,也呼應「#MeToo」運動。
本屆獲獎及入選作品中,水墨媒材的作品較第一屆比例更高。洪瑄〈突圍〉融入建築工地場景與圍棋對弈的意象,將現在與過去的水墨技法與符號進行重構。擔任評審的藝術家姚瑞中則觀察到許多作品因應科技發展,反而更注重手工性的質感,羅智信的〈用蝸牛畫蝸牛〉利用蝸牛殼、桃園紅土製成顏料的創作即為一例。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