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左二)與姚仁祿(右二)、姚仁喜(左一)、姚仁恭(右一)暢談建築的未來。(遠東集團提供)

    乍暖還寒季春之際,分別在室內設計、建築設計與燈光設計領域執牛耳的姚仁祿、姚仁喜、姚仁恭三兄弟首度合體演講,於2022《遠東建築講座x大愛人文講堂》宛如共譜協奏曲般分享對建築的想像。

 疫情改變人們生活的此刻,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指出,能在此時的台北辦這樣的活動實屬難得,另一方面也讓國內三位為美感、生活有著諸多提升的標竿人物分享對美、對建築的觀感,亦是宛如一場協奏盛宴。

 作為長兄,「大小創意」集團創辦人姚仁祿先分享自己的建築夢,始於1968年的台塑大樓,「就在高中時每天坐公車到建中的必經之路。」60年代在台灣投身建築,他有感「熱情的期待但實際是務實的覺醒」,姚仁祿對建築仍是充滿希望,情感上更像是醫生遇到病患,「是知識份子無奈而虔誠的一種祈禱。」

 前瞻30年後的建築,姚仁祿以「臆測」分享自己的想像,「2052年的建築裡應該會有各種有形無形的『機器人』,但更重要的是人類為什麼需要建築?」他強調地球未來是繼承者的世界,Z世代正在通過環境友善食物改變世界。建築面對這樣的趨勢也應該開始布局:運用科技知識讓愛與美善面對問題,「我們永不放棄努力創造『善氣』是未來唯一的路。」

 「身為建築師,你在此刻懷著對過去的覺知,為基本上無可預知的未來而設計。」姚仁喜引述英國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的話,認為建築師是為不可知的未來,以有形建築展現無形,「中國人把建築叫堂奧,正好就是有形與無形的結合,可以說建築師是在創造可以和大眾溝通的『境』:一個場域、狀態或氛圍。」

 他以蘭陽博物館為例,讓建築物融入地景環境,「建築物的斜角遠遠與龜山島對話,甚至像父子關係。」又如「信義A13」打造大稻埕老街意象,且透過手扶梯快速直達,「是一個場景的衝擊跟變換,看到現代與過去的兩個時代的重疊。」座落宛如夢境水鄉的「烏鎮大劇院」,姚仁喜便用老鉛木、老磚瓦打造一個整體氛圍很18世紀夢境的建築。

 有亞洲首席燈光大師美譽的姚仁恭不諱言,很多人輕視照明設計的重要性,跟建築或室內設計相較,多數人感受不到照明設計的存在,「當你走進一個空間,如果一切感覺很棒,你會說這是好舒服的空間,你絕對不會說這個燈光設計真好!」

 他也強調,照明設計確實不應該讓人特別注意到,它永遠是配角,「所以照明設計師不會是燈光魔術師,因為專業照明設計每一筆都是有根有據的科學過程,跟魔術恰相反。」


建築師姚仁喜設計的「信義A13」將當代都會與台北老街意象重疊,打造建築的「境」。(Chris Stowers攝/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提供)

《遠東建築講座x大愛人文講堂》設計是為解決問題 情感考量是重點
 雖是一家人,姚氏三傑同台演講卻是史無前例,應《遠東建築講座x大愛人文講堂》之邀而同台,三兄弟彼此呼應、打趣,默契十足,談起三兄弟都走上建築相關領域,姚仁喜與姚仁恭不約而同表示,都是受哥哥的影響!

 當年成績雖可以上台大,姚仁喜卻把第一志願往東海建築系填,「父親很生氣,怎麼不念台大呢?剛好哥哥回家,一句話說東海建築絕對比台大好啊!就決定了我念建築。」姚仁喜也回憶,當年看著哥哥留長髮、穿喇叭褲,在漢寶德領軍下念的建築「很酷」!

 輪到姚仁恭填志願,一樣是念建築,他打趣:「念建築是跟著哥哥,因為我以為就沒別的系了!」他也首次透露連哥哥也不知道的祕辛,自己對「設計」開竅是源於姚仁喜的一段話。當時姚仁喜「指點」所謂的設計就是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不會只有一個答案,且有對有錯,要能裝攝氏100度熱水的杯子,60度就爆那就是失敗;但解決的過程可以注入個人美感,美感則沒有對錯。」這些年做設計,姚仁恭一直視這段話為準則。

 對於影響兩個弟弟也走上建築之路,姚仁祿則自謙:「老二和老三都比我好!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而自己則是一直希望向漢寶德學習,多讀書。看後疫情時代未來人們居家、辦公空間的改變,姚仁祿認為辦公空間已逐漸被打開且「以後會習慣天天黏在一起的人不在你身邊」,視訊成為工作的重要方式。

 姚仁喜認為建築主要是建立人的情感和心靈的聯繫,建築師像是為人們搭起場景,「讓無數人在其中演悲歡離合。」儘管有人認為全球富豪馬斯克的組合屋可能帶來不同的住宅風潮,但姚仁祿認為當高齡化發展是趨勢,未來房子的樣子已不是重點,「那個情感是什麼才重要,年輕人、老人需要什麼樣的情感,才是重點。」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