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賊王上身 孫翠鳳挑戰荷蘭文

20210414・李欣恬/台北報導
明華園總團當家小生孫翠鳳再度突破,在新編歌仔戲《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大秀荷蘭語,驚艷觀眾。(明華園總團提供)

    明華園總團成立92年,新編歌仔戲又有突破,新作《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不只搬演傳統戲曲少見的題材,談論鄭成功父親鄭芝龍故事,孫翠鳳更挑戰說荷蘭文,在劇中飾演外交、商業皆有謀略的鄭芝龍,有如東方版《神鬼奇航》,令觀眾驚呼連連。

    編導黃致凱表示,故事題材來自他閱讀作家施百俊小說《浪花》,對其中歷史與想像力結合的方式非常佩服,「這部作品刺激我思考,創作者和土地的連結是什麼?我們的祖先是如何來台灣?大家熟知鄭成功來台灣,是來自於他的爸爸,這是大家較陌生的部分。」

有如東方版神鬼奇航
 黃致凱表示,台灣是海島,過去很少從大航海時代的角度談論台灣,「其實明朝朱元璋下令海禁之後,中國有長達200年的海禁,那時沿海百姓為了求生存,走私貿易,因而形成特殊的海盜文化。」黃致凱表示,鄭芝龍是歷史上的爭議人物,「一生降明又降清,為求生存,懂得見風轉舵,是那時候的海盜首領,比他兒子鄭成功還要早28年在金門料羅灣打敗荷蘭人。」

 《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還有王瓊玲擔任共同編劇,故事描述在17世紀,海上貿易蓬勃發展,但明朝卻鎖國封鎖海域。鄭芝龍因毆打貪官為自己惹禍上身,帶著兩個弟弟投靠舅舅學商,因而結識海盜首領李旦,李旦收鄭芝龍為乾兒子,並帶他在海上闖蕩、學做生意;然而,李旦被身旁的親信竄位殺害之後,鄭芝龍只得自立自強,學習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生存。

多元表演 探索可能性
 由於海盜行走世界,航行在各國之間,經常需要和不同國家的人往來,因此劇中演員挑戰說外語,包括荷蘭語、葡萄亞語、西班牙語、日語等不同語言,可說是傳統戲曲作品裡少見的表演。

 黃致凱表示,故事裡的台灣尚未被定位,有各式各樣的可能性,「演員嘗試使用不同語言,呈現了多元文化感,也可以表現大航海時代的狀態,同時突破劇種的模式,有了新可能。」

 黃致凱表示,鄭芝龍的人物性格也有多元性,兩面評價在人間,「他是號令東海的海盜,一下子跟荷蘭人合作,一下子又跟荷蘭人變敵人;曾經和朝廷不和,但又被收編成大明水師,和朝廷合作,可說是見風轉舵,勝者為王。」明華園將於5月29日、30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演出3場。


投影特效加持 舞台變深海

明華園總團成立92年,在新編歌仔戲又有新突破,推出新作《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搬演傳統戲曲少見的題材,舞台上兩艘大船,有如東方版的神鬼奇航。(明華園總團提供)


 空蕩蕩的舞台,透過投影特效,卻能變裝成深海,演員在裡頭往上游泳,《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裡一段鑿船場面,場面逼真;此外,還有演員驚喜地從觀眾席上,以特技手法飛過,看得觀眾目不轉睛。

 導演黃致凱表示,談論大航海時代故事,海的意象一定要明確,拿水旗和乾冰都不夠明顯,要讓觀眾看見船航行在水面上,也要讓觀眾看見演員在水中游泳,還有換氣時的氣泡,都顯而易見,十分逼真。

 舞台上還有2艘船相互爭奪海域的場面,黃致凱表示,劇組參考明朝時期的戰船和商船模樣,打造而成,「船的場面,觀眾可看見三種視角,一是把舞台當作甲板,搭配後面的海泳變化,演員甩來甩去,呈現驚濤駭浪;二是兩艘船的船頭一起開出來,呈現海平面,有一種立體的高度;第三是兩艘船合起來,成為一艘大船。」 更驚奇的是,最後還把整艘船翻轉過來,觀眾可看見裡面的甲板,打造真正的海賊王世界。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