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5・⊙文、書/陳明德
非書法 己亥No. 23。非書法是一種心靈的投射,介於意識與潛意識之間。它植基於古典狂草之線條使轉與點畫之中,猶如將漢字解構重組,形成一種類建築意象。再加上西方藝術的滴灑與日本墨象的噴墨,構成當代墨象之一。圖/陳明德提供

一檔好的展覽如同一杯好咖啡,為每位觀展人注入不同的文化養分,也帶來了興奮感。但展覽不是只有作品會說話,展品與展場空間的對應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就像好看的衣服,要看穿在誰身上才能彰顯其美麗與特色。

目前台灣唯一營運中的書篆專業展館-高雄市「明宗書法藝術館」的場館設計,即以方圓構築,體現漢字造形結構之美;而洗石子牆面,則訴說著石門摩崖拙樸之狀。館外綠草如茵,矗立著一座明字草書意象大鐵雕,與精彩設計之羅馬旗沿街飄揚,告訴大家,明宗書法藝術館到了。

 負責明宗書法館工作得知,就書法個展而言,展品不一定要很大,小品也有好效果。明宗館的展場空間不大,設計成四個小空間,每道牆再區隔裝潢成幾個展板,個個獨立,只要一件有質感的小品即可征服此空間。漫步於展場,一件一件慢慢的欣賞,因展板的區隔會讓人專注於一件作品上,一轉角即是一種驚喜。展間有個過渡,可放鬆,可沉靜。不管立軸或長卷,逐字閱讀,整篇欣賞,細品筆情墨妙,再神遊詩詞意境之美。接著登二樓觀賞,從樓梯鏤空中俯看入館廊廳大軸,似乎被其雄強氣勢所震懾,再沿階而上,猶如休止符般,讓感覺延續,咀嚼回味篆、隸、草、行、楷書體之美。二樓過渡空間中,有許多設計的大小牆洞,可放小品,猶如龍門石窟般,穿越的視角,處處是筆陣墨痕,不經意而雋永;斜板上的橫批、冊頁、長卷等,靜靜的躺在那兒,期待慧眼與之神融意會。來到展場末端,透明尖頂空間,自然採光與投射光交會於曲折線條之中,道法自然的書理追求,似乎盡在不言中。坐在原木長椅上駐足休息,心想當作品與作品的隔距有了美感,若即若離處,身心安頓,感受才會獨立自主,深刻有味。

 三行大立軸之類晚明風狂草,線條情緒直洩而下,與蠅頭小楷醇雅靜謐形成強烈對比。在素雅裝裱下,更訴說傳統文人生活之日常,通古會今即是當下。

 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會讓人不經意的走入展場;日本美秀美術館是要穿過隧道,美術館建築才於焉乍現;似與故宮南院,過曲橋,越小湖而達展館,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過程,體現期待之美好,如同進入展場,消弱煩憂與視覺障礙,回歸到作品本體。靜靜的觀賞,在微黃投射燈照射下,獨一無二的作品,氣韻生動。離開時,留下唯一的深刻印象與一絲絲的不捨。我想,對觀者、作品、展覽建築空間三者是最美好的遇合。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