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達.派耶瓦結合舞蹈和半身偶的作品《布魯斯瑪莉》以幽默諷刺的故事,思考AI與人類世界的未來。(姚志平攝)

 「AI時代、生物改造的超人類,對我們而言到底帶來的是幫助?還是可能要迎接更多後果?」被譽為「創意天才」的表演藝術家杜達.派耶瓦,在中秋連假帶來他的諷刺喜劇《布魯斯瑪莉》,透過半身偶戲的形式與變裝皇后等性別議題,帶大家一同思索科技與當代生活的關係。

 派耶瓦曾是舞者、編舞家,但他表示自己在現代舞領域卻漸漸感到不開心,「現代舞還是比較抽象概念,但我喜歡和觀眾的互動和感受更緊密一些。」決心成立杜達.派耶瓦劇團的他,一開始就設定要以偶作為戲劇與觀眾溝通的橋樑,2004年的第一個作品《天使》就以偶結合他擅長的舞蹈肢體,開創出他獨特的半身偶形式,至今已帶領劇團斬獲逾30個國際獎項。

 派耶瓦所製作的戲偶都是以泡棉為材質,他示範表示,泡棉偶很輕,很夠隨著操偶者的肢體緊密互動,且長時間操偶也不至於造成肌肉負擔。泡棉偶的延展性高,更能輕鬆地透過微小的施力而創造出偶的細微表情變化。派耶瓦的偶都是他以一整塊泡棉雕塑而成,對他來說,這些偶不只是戲偶,也是藝術雕塑,開啟了他對肢體動作的更多想像。

 受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之邀,杜達.派耶瓦劇團在今年度的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一系列節目中登場,在《布魯斯瑪莉》中,他一人分飾多角,既是實驗室清潔員布魯斯,也是前變裝皇后瑪莉,並與實驗室裡的受試動物犀利對話,進行營救。派耶瓦說,過去的創作在於身體與自己的能量,AI看似無所不能的時代,他也還在思考創作與AI的關係,但無論如何「AI可以是夥伴,但不會取代本體」。

 選擇偶戲創作,實則也與派耶瓦的個人經歷有關。他一出生就受眼疾所苦視力不佳,出門玩耍時常要把手放在哥哥的後頸尋求安全感;如今操偶時也是類似的動作和情感,派耶瓦也問:「如果未來要靠AI,還能建立起這樣的信任感嗎?」

 首次來台,派耶瓦表示自己很意外地喜歡台灣潮濕而熱的氣候,也很喜歡台灣的食物,巴西裔的他特別好奇於一些在巴西很少見的蔬菜。他也對台灣的宗教文化特別好奇,造訪龍山寺看到信眾擲筊,他表示:「覺得這個形式很美,能保留這樣的傳統很美好。」


巴西重量級編舞家黛博拉.寇克橫掃世界大獎的《治癒》,將於12月來台首演。(LeoAversa提供/李怡芸台北傳真)

紅金炫目色彩 治癒舞出疫後希望之光
 「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聚焦當代表演藝術,今年以「未來到劇場」為主軸,探討疾病、科技、環境議題下的當下與未來。巴西國寶級的寇克舞團睽違多年再度來台,編舞家黛博拉.寇克將帶來面對疾病的生命體悟舞作《治癒》,12月15日至12月17日於國家戲劇院演出,即日起早鳥限時八折。

 《治癒》這部作品源於黛博拉.寇克自身的生命領悟。寇克的孫子罹患「泡泡龍症」(先天性水皰症)遺傳性疾病,皮膚異常地脆弱,會反覆破皮,經常陷入受傷、疼痛、結痂、搔癢的無限循環。看著心愛的孫子飽受折磨,寇克日以繼夜尋求醫療解方,更不斷在科學和信仰間、接受跟抗拒間、等待和行動間反覆尋求解答。《治癒》即是在各種掙扎徬徨以及無比堅定的愛當中,醞釀出的作品。

 黛博拉.寇克完成《治癒》後,正遇上了全球新冠肺炎,讓她體會更深:「《治癒》源自於我的憤怒、源自於我不承認疾病無法被治癒的事實,在全球經歷了COVID-19之後,讓我更確信,這齣作品要談論的不僅是身體疾病,解藥也不單是疫苗,而是奔向未來的希望之光。」

 《治癒》結合多媒體裝置,舞台上充滿紅色、金色的炫目色彩,舞者飽含掙扎情緒的肢體渲染力。編曲融合放克、雷鬼、拉丁音樂,是一場充滿拉丁美洲風格的聽覺饗宴!寇克更請來曾為巴西世足編曲的重量級音樂大師操刀,14位舞者將於演出中使用希伯來語和其他非洲語言演唱,這也是劇團成立29年來首次出現的現場人聲表演。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