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日本作家宮部美幸作品〈和尚的壺〉、〈哭泣童子〉搬上舞台,曉劇場推出作品《之間》。(曉劇場提供)

 曉劇場推出最新作品《之間》,將日本作家宮部美幸作品〈和尚的壺〉、〈哭泣童子〉搬上舞台,導演鍾伯淵表示,宮部美幸的原作一部談論疫情,一部談論人性掙扎面,反映了現下的時代氛圍。

 鍾伯淵表示,現在的時代氛圍已成為人們討論一件事情容易陷入立場,甚至是對立,忽略中間的灰色地帶,「有沒有可能有人純粹地說一件事情,有人純粹地聽故事?而不是一定要找到一個立場。」

 〈哭泣童子〉原作故事描述一名有特殊感應力的男嬰,遇到壞人靠近就會大哭,但大人卻因為個人私欲而選擇悶死他,他再重新投胎回到同一個家庭。

 〈和尚的壺〉原作則描述一座村莊居民染上瘧疾,村民在有人指引下發現有張畫裡有一只壺,壺裡有個和尚,唯有看見壺裡有人的人,就能擁有治病的方法,但卻要付出驚人代價。

 說的是江戶時代的故事,但是舞台上的場景設定在酒吧,鍾伯淵表示,觀眾會感受到衝突,「旁邊有很鬧的歌隊,當事人一直在說故事,但旁邊的人一直在笑,和當下的時代氛圍很像,很躁動。」既然是怪談故事,全劇的音樂和聲響也彌漫著詭異的氛圍,鍾伯淵表示,現場表演者的聲音也是聲響的襯底,成為效果和戲劇內容的一環。

 鍾伯淵表示,劇場是一個從思考和想像出發的地方,想回到劇場出發而不是立場,也許觀眾看完後能因此接納一個原本不接納的人,「這正是劇場和觀眾互動中獲得的成果。」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