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藥專利連結制度上路5年,學名藥協會呼籲,應檢討公平性,在美國關稅壓力下,為台灣製藥產業帶來轉機;圖左至右依序為學名藥協會公共事務委員會主委殷為瑩、理事長陳誼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委林命權。(鄧博仁攝)

西藥專利連結制度上路逾5年,立法初衷是為「保護原廠專利」與「學名藥進入市場時間」取得平衡;不過,上路迄今,國內製藥產業飽受延遲上市的負面影響,在貿易戰、地緣政治風險下,各國多鼓勵藥品在地生產政策、突顯國產製藥重要性;學名藥協會呼籲,促請衛福部、經濟部邀集產、官、學、研檢討制度公平性,研擬台灣製藥產業政策,提升藥品自主供應韌性。

 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表示,擔負藥品供應鏈韌性任務的國產藥品,藥證數雖占全台藥證數83%,卻在健保藥費中分不到3成;學名藥協會公共事務委員會主委殷為瑩指出,健保藥費支出比例上,部分已逾專利期的原廠藥品仍占多數,不僅形成寡占市場,也提高台灣藥品供應鏈的風險,舉例來說,1年前全台輸液大缺貨,就是原廠藥占比高,一旦原廠進口少或缺貨時,台灣藥廠撐不起來,因沒有庫存原料,產線也可能被排擠。

 另美國總統川普要求國際藥廠擴大在美投資、生產,殷為瑩警示,未來新藥不僅美國進口比例增加、成本也會更高,台灣應及早思考,要跟上各國藥品在地化生產腳步,提高藥品自主供應鏈的韌性;殷為瑩呼籲政府應更務實發展製藥政策,呼籲三訴求強化藥品供應鏈韌性,首先,促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成立「藥品供應韌性小組」,第二,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中新增國產專章,第三,因應關稅戰提出的4100億韌性特別預算,應明列鼓勵國產製藥項目等措施,回應產業發展期待。

 學名藥協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委林命權表示,歐盟因專利連結制度,造成學名藥延遲上市2517天、累計成本損失達30餘億歐元,歐洲國家已開始討論西藥專利連結制度的公平性。

 台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長李崇僖認為,原廠藥專利認定、藥品專利申請延長等問題,衛福部食藥署與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常有不同見解,若政府沒有公平處理,也會阻礙學名藥發展或上市時間,建議食藥署與智慧財產局合組「溝通小組」,定期討論、為專利連結建立溝通橋梁。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