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ESG行動聯盟理事長戴謙。(主辦單位提供)

 面對國內外碳費起徵,亞太ESG行動聯盟理事長戴謙表示,2025年平均電價成本是4元,大家皮掐緊,電價不漲不可能,這是無解之題,大用電的公司成本一定增加。企業面臨淨零碳排趨勢,一定要有碳中和的路徑與目標,有目標才能去追求。

 亞太ESG行動聯盟理事長、崑山科大講座教授戴謙以「電費調漲、國內外碳費起徵:產官學研的挑戰與機會」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戴謙指出,台電累計虧損4400億元,在2025年平均電價成本4元的背景之下,電價無法不漲,電價調漲有很多原因,除了台電財務壓力,還有天然氣愈來愈貴、能源轉型政策、用電需求增長、政策爭議與政黨角力等,國家政策裡面講得很清楚,台灣不要核電。

 戴謙說,國內碳權交易平台於2024年10月2日正式啟動,換句話說碳排是有價的,企業的因應策略包括制定碳中和路徑與目標、投資綠色能源與提升能源效率、供應鏈減碳與綠色採購、建立碳權管理與碳定價策略、發展低碳與循環經濟商機,一定要以減碳、綠能、碳權管理當作核心政策。

 他強調,減碳不要只看成本支出,它是企業轉型的機會,開發低碳產品也可能是會賺錢。例如每個人上班也都有碳權,單看你騎腳踏車或開車,所以說這是全民問題。

 戴謙認為節能減碳的未來一定是「氫能社會」,他建議台南市府率建構「台南氫能水素社會」,但許多時候解決辦法有法令限制,例如他以前當農林廳副廳長時,台灣爆發口蹄疫,全台撲殺400萬頭豬,死豬無處去,台糖地夠大,但不能埋,因為有法令問題;「氫能水素社會」要建構,可先做一個「沙盒制度」,從台南先試先行。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