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三要素之一,臺灣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但過去水資源因費用低廉,讓許多民眾普遍缺乏節水習慣。
為了讓下一代能體會水的重要性與水資源得來不易,高雄市陽明國小兩位教師邱貴湘與許素燕,決定攜手在六年級的自然科學課中,以「水水臺灣」創意教案,讓學生了解「自來水」並非理所當然,並在日常行為中養成省水的好習慣。



創意教案,讓孩子看見臺灣的「渴」
「臺灣年降雨是全球平均值的六倍,卻常年名列全球缺水國前二十名,原因在於地勢陡峭,難以留住水;加上氣候變遷日益嚴重,水資源的匱乏問題,將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邱貴湘老師分享。為了讓學生了解當前水資源的困境,「水水臺灣」創意教案透過五大活動,包括:「渴」的臺灣、水來水往、中水奇蹟、省水大作戰,以及前往日月光水回收廠進行戶外教育,讓學生了解臺灣水資源的運用現況。

「一開始,課堂會運用大量的影片,讓學生知道,在極端氣候下,缺水已是全球未來十年的最大威脅之一,而在臺灣,最大水庫曾文水庫的水情也面臨吃緊。」邱貴湘老師說,影片播放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上台分享「水為什麼留不住」的調查結果。

第二階段的「水來水往」,則讓孩子了解降雨後,水會順勢流到土裡、河川、湖泊、海洋等,卻只有部分流入水庫,再經過處理後供人們飲用。「前一陣子石油價格崩跌時,我們也趁機讓孩子們知道,飲用水比石油價格貴的狀況,已經真實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



場域教學,參訪中水回收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老師們帶著學生前往日月光中水回收廠與綠科技教育館參訪,讓孩子了解從從上水(民生與工業用水),到下水(家庭與工業污水)之間,還可透過「中水回收廠」,讓水資源再利用。
「中水處理廠的原理,在於透過多層過濾器、UF與RO系統,讓污水淨化成乾淨的水,除了讓孩子們了解科技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乾淨的水,真的得來不易。」邱貴湘老師說明。

日月光中水回收廠從2015年啟用,從工廠污泥集中採取、減量,期間投入許多資源;到了2019年,節水減廢的效率更達到每日最大回收率70%,等於讓每滴水都被使用3.3次,充分循環再生。



分組合作,激盪省水36計
為了讓孩子充分體驗缺水的痛苦,老師更在課堂播放一名來自西非窮國的臺大畢業生演講,分享在他的家鄉,不但常斷電,平時甚至很難有乾淨的水可使用。
邱貴湘老師表示,要免於缺水的危機,最重要的就是每個人都養成節水的習慣。為了激發孩子的創意,課堂中也透過分組合作,除了讓每組派出一名外交官,蒐集各國省水小撇步,最後也需整理成日常節水計畫,並上台分享。



這項教案除了充分運用水資源網路特展中的「省水36計」,更重要的是訓練孩子的數位搜尋能力,讓孩子學會在網路上快速取得正確的知識,並懂得將知識化為力量,改變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