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2・魏怡嘉、林周義/台北報導

image
中國時報21日舉辦《安心終老論壇─每人都必須準備的最後一堂課》,中國時報副總編輯郭石城(左)擔任主持人,介紹出席來賓衛福部次長薛瑞元(右)。 (王英豪攝)

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徐業良專題演講老人福祉科技的...
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徐業良專題演講老人福祉科技的設計與創新,並以其照顧八旬年邁母親為例(右圖),科技融入子女照顧父母情境,詼諧演說博得觀眾會心一笑,論壇吸引滿場觀眾,甚至擠坐在走道上盡情聆聽(左圖)。(王英豪攝)

顏美纓 (王英豪攝)
顏美纓 (王英豪攝) 

孫文榮 (王英豪攝)
孫文榮 (王英豪攝)

~每人都必須準備的最後一堂課~ 時間:108年8月21日 地點:文化大學推廣部大夏館 活動型式:開放式論壇 主持人:中國時報副總編輯 郭石城 與談人: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 薛瑞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醫科主任 孫文榮 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徐業良 長期照護照顧者 顏美纓

前言:
台灣在2018年已邁入高齡社會,無法逆轉的高齡化、少子化趨勢,已是台灣社會最嚴峻的挑戰。今年1月6日,在台灣、也是全亞洲第一部完整保障病人自主權利專法《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國人除了必須思考如何安寧善終,也凸顯現行長照制度的不足。

旺旺集團蔡衍明愛心基金會長期關懷扶助獨老,面對病主法實施所衍生的社會文化翻轉,《中國時報》除精心策劃「安心終老」12篇系列報導,21日更舉辦第二場《安心終老論壇》,邀請衛政主管、醫師、老人福祉學者及照護家屬,共同討論每人都必須準備的最後一堂課,讓民眾更瞭解生命議題,督促政府大步向前邁進,攜手建立台灣幸福樂齡社會。

 目前國內老年人口約350萬人,根據衛福部統計,2026年將成長至450萬人、老年人口占率將達20.74%。衛福部次長薛瑞元21日表示,由於少子化等因素影響,屆時雙老及獨居家庭將占一半以上,為因應此一需要,衛福部與內政部研商合作推動「銀髮友善住宅」,在建物規畫時,即納入日照或居家服務的空間,讓民眾可以在宅或社區老化,且只租不賣。

醫療有極限 安寧應納入選項
 本報昨日舉辦安心終老、每人必須準備的最後一堂課論壇,邀請薛瑞元及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徐業良專題演講,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家醫科主任孫文榮及居家照顧家屬顏美纓亦受邀與會,分享自身醫療及照顧經驗,現場民眾頻頻發問,欲罷不能,反應熱烈。

 薛瑞元指出,台灣的老化速度快過日本,又碰到少子化,生育率已經超過10年維持在1.1左右,受到這樣的衝擊,三代以上家庭減少、兩代家庭增加,雙老及獨居家庭將愈來愈多,在宅安老或社區安老是未來的努力目標,除了「銀髮友善住宅」外,將與內政部研商適合老人家與子女青銀共居住宅。

 元智大學徐業良主任則分享科技創新如何用於高齡長者的照護上,他強調,高齡社會的3G顯學,包括了Gerontology(老人學), Geriatrics(老人醫學)及Gerontechnology(樂齡科技),其中的樂齡科技,目的在於解決高齡社會問題,而長者的生活支援與健康照護需求,已經不能單純思考透過增加照護人力來滿足,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有17.8萬人因照顧家人而減少工作,13.3萬人因而離職,善用樂齡科技,廣泛應用智慧科技輔助照護應是安老重要策略之一。

 在面對安寧善終的路上,家醫科孫文榮主任認為,醫療有其極限,家屬及醫師都要學習放手,安寧不是將病人救到最後才放給安寧,而是要將安寧放到醫療的選項當中,例如病患開刀有8成可以救活,但有7成為變成植物人,這時候要不要開刀,或是選擇安寧應要擺在一起考量,這個問題值得大家去思考。

居家照護團隊 家屬厚實靠山
 照顧百歲失智母親的顏美纓則分享自身的照顧經驗,她說,10多年前母親已失智,當時對失智瞭解相當地少,一直到最近這段時間接觸了居家醫療照護,母親甚至因而拔除了鼻胃管,看到母親可以親口吃東西、嘗到食物的滋味,讓她十分感動,感謝居家醫療團隊當了家屬最厚實的靠山。

兒子遠端監控 媽媽乖乖量血壓

 高齡82歲的徐媽媽,患有糖尿病、巴金森氏症及憂鬱症。獨自住在台中的她,老是不想量血糖,兒子拿她沒辦法,便將科技產品導入老家,每天早晨,手機都會自動傳來媽媽的健康資訊,媽媽也因期盼獲得兒子稱讚,健康檢查再也不中斷。

 本報安心終老論壇昨特別邀請元智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徐業良,以自身經驗分享科技在高齡社會的運用。

 住在台北的徐業良,哥哥定居於新加坡、妹妹住在美國、姊姊則在北京,兄弟姐妹都未與媽媽同住。獨自住在台中的徐媽媽,跟其他慢性病長者一樣,每天都需測量血壓、血糖,但總是偷偷逃避。

 徐業良說,每月回診前,徐媽媽就像個暑假作業沒寫的孩子一樣,拿著醫師給她的本子,胡亂填寫數字交差,為解決媽媽的問題,他在家中安裝網路接收器,將各種設備連上藍芽,再透過網路傳送至自己的手機。每天早上,他都能取得媽媽健康狀況的第一手資訊。

 每當媽媽血糖飆高,徐業良都會打電話關切媽媽的飲食;若血糖、血壓控制得好,媽媽就會主動來電邀功。徐業良說,當他發現家中溫度不對,媽媽為了省錢拒開冷氣時,就會在遠端把冷氣打開。與兒子的連結,促使徐媽媽使用科技產品,也成就了遠距離照護。

 徐業良表示,遠距照護目前的問題不是產品不夠,而是使用不普遍。鼓勵高齡者使用科技產品有MAT三種條件,包括Motivation(動機)、Ability(好用不好用)及Triggers(什麼原因促使一個人去使用),若像徐媽媽一樣找到使用產品的Triggers,科技即可順利進入老人世界。

善終議題熱烈回響 提問欲罷不能
對長照無感、爭取安樂死…


 長照與善終是高齡社會必然面對的議題,本報昨舉辦安心終老論壇,獲得民眾熱烈回響。其中,安樂死、科技產品運用、對長照政策無感,是在場民眾拋出的3大問題。

 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去年遠赴瑞士安樂死,全家聚在一起吟唱「奇異恩典」後,服下藥劑迎接死亡,以尊嚴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參與論壇的88歲王先生受到傅達仁的啟發,對於台灣不允許安樂死,感到不解。王先生表示,人老了,器官將跟著衰退,眼見自己的聽力衰退、聲帶日漸沙啞,總有一天無法與家人好好說話,活著沒意思,期盼衛福部開放安樂死,讓老人有尊嚴離世,同時減少資源浪費。

 曾在長照機構服務的年輕觀眾也發言表示,許多長者入住機構後,只盼兒女盡到陪伴的責任,不希望兒女為了照顧長輩賠上自己的人生,因此,長照機構更需要科技的介入,盼衛福部為樂齡科技編列預算,減輕長照人力負擔。

 另有一名參與論壇的長者指出,長照從1.0轉變到2.0,雖是一大德政,自己卻難以有感,呼籲政府多加宣導,讓更多人認識長照2.0。

 面對民眾提出的3大問題,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安樂死在台灣無法推動,在於民眾對善終的概念尚未成形,若能透過《病主法》,在臨死前得到好的照顧和對待,也許就不需要走到安樂死這一步。

 針對科技在長照機構的運用,薛瑞元表示,未來獨居、雙老的比例將提高,衛福部計畫推動銀髮友善住宅,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照顧,塑造家一般的感覺。屆時,科技產品的進入也會更容易。

 至於長照2.0令民眾無感,薛瑞元強調,政策上路的3年間,衛福部都著重於布建資源,加上失能程度較嚴重者,多入住機構或聘請外籍看護,導致部分民眾感受不到。他認為,政策的宣導是衛福部需改善之處,將持續努力,突破瓶頸。

需收費、得家屬陪同 病主法絆腳石
衛福部長薛瑞元坦言 有修法必要


20190822・魏怡嘉/台北報導

 《病人自主權利法》自今年1月在國內上路以來,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7月底止,共計5737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全台有97家醫院可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面對外界認為預立諮商費動輒3千多元及需要家屬陪同是簽署病主法兩大絆腳石。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當初立法有其謹慎的用意,且涉及專業的收費都不低,待民眾對病主法有一定的瞭解後,未來有修正的必要。

 薛瑞元指出,病主法在立法之初,立法委員認為簽署病主法需要很嚴謹,且需要讓家人知道,才做出這樣的設計,同時還要經過醫療團隊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但即便是家人,每個人對病主法的看法不同,有不少民眾反應,自己要去簽署時,受到家人反對,最後吵了半天家人才簽,另也有民眾反應,家人在上班,不方便請假一起去諮商。

 薛瑞元表示,這也反應出在台灣社會推動末期病患照顧的困難,過去在臨終病床前,總會聽聞平時未負起照顧責任的子女遠從美國回來反對安寧照護,善終不僅病患,家屬及醫師都要學習放手,民眾的觀念還需再轉化,才能逐漸接受。

 至於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收費問題,薛瑞元指出,衛福部訂有一小時上限3500元,全台20家示範醫院亦提供中低收入戶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用全免方案,最近衛福部亦推動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方案,醫師到訪時可以免費為其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衛福部都儘量減輕弱勢民眾的負擔,然而專業的評估所費都不貲,的確會影響一般民眾主動簽署意願,未來有其修法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