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義房屋中和莒光店專案經理許譽耀。(信義房屋提供)
在房地產業界,有些成交是一筆買賣,也有些成交,是一段陪伴人生的歷程。信義房屋中和莒光店的專案經理許譽耀,就是這樣一位用心耕耘每一段人際關係的房仲。他走過13個年頭,從一名醫院行政人員華麗轉身,成為客戶信任的代名詞。從第一筆成交案的青澀與堅持,到一位老伯伯的最後一份信任託付,他的故事,是對「服務」最溫暖的詮釋。
許譽耀大學主修醫務管理,畢業之後曾經任職於國立大型醫院,負責病歷與總務行政。當時醫院正逐步推動電子公文系統,他也參與其中。不過,3年後,他做了人生重要的選擇,離開醫療體系,轉戰房地產。信義房屋成為他心目中誠信與制度透明的首選。「我做功課時發現,信義是上市公司,口碑好,我想要加入這樣的企業。」
轉職的開始並不輕鬆,尤其是從內勤行政轉變為需要主動開發客源的房仲業,因為沒有資源、沒有人脈,他從零開始,但他積極進行陌生開發。終於在進入公司第4個月完成首筆交易。更令人驚豔的是,第5個月即一口氣成交了3件大樓物件。
「前期的努力開始發酵,庫存充足,接待客戶時也更有信心。」他將這一波成果歸功於長時間的資料整理、社區經營與不斷努力。「房仲就像開店做生意,庫存充足,客人來的時候才有東西可以賣。」
讓許譽耀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筆國宅案,來自一位老伯伯的「最後託付」。為了深耕這國宅社區,他常常拜訪,發傳單,與住戶聊聊天,2、3年從未間斷,也總會看到一位帶著狗狗的老伯伯,聊著聊著便建立了深厚情誼。
直到後來,在一個農曆年後,再去社區,卻沒看到老伯,問了鄰居才知道他過世了。許譽耀特地前往汐止公墓為老伯上香。這件事被社區管理員告訴了老伯的兒子,感受到許譽耀對父親的真心,他決定將父親的房子委託給許譽耀交易。
那是一間三房含車位的國宅,符合市場需求,41天內順利成交。許譽耀說,交屋當天,也再度與老伯兒子前往墓地致意,告知房子成功賣出。他直言,「那一天,我覺得不是在完成一筆交易,而是在完成一位老伯的最後心願。」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