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0・王莫昀/台北報導
位於信義區的「信松廣場」低樓層為辦公室,也出現買家為穩定收租對抗通膨,買進一戶3000多萬的事務所。(甲桂林)

 因通膨疑慮,促使不少資金投入房巿,甚至用現金買房、買地、買店面與辦公大樓。巿場人士直言,最近還有一個新狀況,是台股觸及萬八大關,連航運股都飆上2、300元,使部分有錢人對股巿產生觀望態度,為分散風險,調整資金配比,將部分資金轉進房地產。

 像是位於新北市三峽區學成路的星巴克,今年5月以3431.2萬元成交,由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無貸款買下。3月位於永和區信義路一家牙醫診所,以6370萬元成交,買家王姓自然人也沒貸款。林口區文化一路一家鐵板燒店,以總價4680萬元成交,買方為3位陳姓自然人一樣以現金購買,無貸款。

 據了解,位於信義區的「信松廣場」低樓層為辦公室,也出現買家為穩定收租對抗通膨,買進一戶3000多萬的事務所,增加被動收入。一位商仲總經理即透露,之前各國大舉推動量化寬鬆政策,令通膨恐懼升溫,高資產族群捧現金買進豪宅、商用不動產外,連「原料」土地都買。

 對於高資產族群,捧現金買進社區型店面,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隨著重劃區機能逐漸到位,發展為成熟的新市鎮等區域,入住率提升,有居住人口支撐的「社區型店面」,買氣或承租意願也增溫,尤其是生活民生所需的店面類型,像是藥局、診所、生鮮超市、便利商店、連鎖電子產品賣場等,在疫情衝擊之下反而影響不大,更凸顯了區域型商圈的消費穩定度,讓這些類型的店面能持續經營,也是店面房東最不用擔心的租客。

 張旭嵐並指出,雖部分商圈的店面空置率增加,但反而也是自用型買方進場「撿便宜」的好時機,尤其是零售業自營者,若長期已累積穩定資產,可在熟悉的商圈選擇適合自用的店面,屆時退休或不繼續經營時,還可以出租或分租出去,以求「進可攻、退可守」,目前區域商圈的店面,以總價3000到5000萬市場接受度最高。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