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做過手術者 盡量少吃煙燻、醃漬食物

20210813・林欣儀/台中報導

亞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葉俊杰,在人體器官模型上指出患者手術位置。(林欣儀攝)

 40年前因消化道出血、手術切除一半胃部的74歲張姓老翁,近來發現自己接連解黑便且有噁心感,就醫檢查才知竟是當年開刀的腸胃吻合處長出腫瘤,經切片證實為「殘胃癌」,恐危及生命,所幸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緊急切除腫瘤,並配合化療、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趨穩。

 亞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葉俊杰表示,「殘胃癌」屬胃癌的一種、占胃癌比例約1至5%,通常是因胃或十二指腸出現良性疾病而切除胃部,在手術5年後在剩餘的胃部發生原發性癌症,好發於男性,平均發病年齡約65歲,通常發生在胃部手術後13至19年。

 葉俊杰強調,殘胃癌發生原因主要是胃切除或迷走神經切斷後,胃會呈現低酸或無酸情況,使得保護黏膜減少,若患者又喜愛吃醃漬、煙燻類食物,會使細菌容易在胃部繁殖,增加亞硝酸胺類物質在胃部生成,一般來說,若患者接受胃部手術超過20年,罹患殘胃癌的機率是常人的6、7倍。

 亞大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江承源指出,早期因內視鏡技術不普及、消化道疾病常無藥可醫,若有消化道出血情況通常會選擇手術切除,但近年3D內視鏡技術越趨純熟,醫師若在進行檢查時發生病灶,也可直接透過內視鏡取出體內異物。

 葉俊杰說,殘胃癌的治療是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後搭配化療、放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但因其確診時通常已屬晚期,預後較不佳,若患者發現時已到3期、5年存活率僅約14%,早期發現治癒率則可達5成,建議民眾平時應注意腹部是否有不適症狀,並少攝取煙燻、醃漬類食物。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