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20:11    中國時報/臺北報導
中央大學張起維教授(左起)、科技部產學司副司長涂君怡、稜研科技共同創辦人暨總經理張書維、張量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顏伯勳於「台灣太空產業大未來論壇」合影。(圖:TTA提供)

今年一月臺灣本土自製的玉山號及飛鼠號立方衛星搭載SpaceX火箭一起升空,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創立的藍源(Blue Origin)以及英國連續創業家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旗下的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太空旅行的火箭發射,都點燃了臺灣關於太空產業未來發展的討論熱度,也增加了許多新創、技術團隊將自身技術應用於太空的可能性。
TTA CXO早餐會舉辦「台灣太空產業大未來論壇」,邀請科技主播路怡珍主持(左起)、中央大學教授張起維、稜研科技總經理張書維及張量科技執行長顏伯勳主講。(圖:TTA提供)

TTA CXO早餐會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限定場10月15日登場,以「臺灣太空產業大未來」作為論壇主軸,邀請科技主播路怡珍擔任主持人,與兩位TTA新創校友及中央大學太空領域專家,以不同角度探討5G、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通訊傳輸、衛星航電等領域,與如何切入全球太空產業鏈的前景。

科技部產學及園區業務司副司長涂君怡表示,隨著5G時代的演進,太空科技已成為全球角逐的新戰場。科技部TTA以培育潛力臺灣新創及學研團隊為目標,也看見新創在太空領域的機會,希望透過深化產官學合作能量,將太空技術創新整合,進一步將臺灣品牌推向國際與太空。

論壇上,中央大學張起維教授分享飛鼠衛星的深太空任務,並感謝科技部、教育部與國家太空中心的支持,讓台灣第一個自主開發與實現的衛星科學任務能夠完成階段性任務。張起維表示,飛鼠衛星雖因電力次系統重啟電路抗輻射能力有待加強,而提前終止運作,但已開發出一個在軌道上可以滿足通訊、發電、姿態功能的衛星,未來將運用這邊的飛行經驗,持續培養太空人才。

研稜科技總經理張書維表示,SpaceX將衛星發射成本降低,未來幾十年仍需透過衛星的發射,讓高速傳輸能夠涵蓋全球。稜研深耕毫米波技術、5G開發與AiP模組研發,透過整合化合物半導體降低通訊成本,提升臺灣在供應鏈的競爭力。

張量科技執行長顏伯勳指出,太空產業有做應用、做系統、元件及代工,一直以來台灣在代工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太空產業的需求量並沒有這麼多,因此需要更多機會讓工程師學習,讓台灣可以往系統端去發展。而當新太空經濟時代來臨(New Space Economy),找到如何商業化及降低成本的關鍵,將會是臺灣未來的機會。

TTA CXO早餐會是打造新創社群資源分享的交流平台,透過每個月主題性的分享,提供新創C-level階層與投資人、企業、產業專家有更緊密的對談機會,促進彼此人脈串接及提升潛在合作機會。期望透過此次論壇交流,促成新創團隊思考切入太空產業鏈的可能性,為拓展臺灣太空產業大未來激盪出新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