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年11月25日20:25    中國時報/臺北報導
成大歡慶90週年,於11月25日舉辦「T型人才‧世界樞紐」跨界高峰論壇,彭宗平(左起)、張嘉淵、陳良基、蘇慧貞、賴清德、李吉仁、楊瑪利、吳庭安、張良伊等與會貴賓合影。照片提供(天下文化)

成功大學與遠見‧天下文化攜手合作,於11月25日舉辦「T型人才‧世界樞紐」跨界高峰論壇來歡慶90週年,該高峰論壇從跨域跟跨世代不同觀點來探討未來人才的培育重點,在MIT電機工程與資訊科學系擔任教授的舒維都以「看見典範的力量」為題,提到T型人才的養成應是激發、教導、做中學。

成大校長蘇慧貞表示,展望未來人才的培育,如何回應氣候變遷、貧富不均、健康不平等的迫切危機,除了專才、還須有跨域知識跟整合能力,這樣的T型人才兼具智識廣度及深度,並能凝聚共識、與世界共好,成大校友、台達電子創辦人鄭崇華即是最好的典範。
成大90週年舉辦高峰論壇,宣告致力培育T型人才,成大校長蘇慧貞致贈禮物給成大校友副總統賴清德。照片提供(天下文化)

以身為成大校友為榮的賴清德副總統出席論壇表示,肯定及感謝成大蘇校長秉持著「藏行顯光.成就共好」的精神,辦理90週年校慶一系列活動,從不同角度回顧成大,並前瞻探索成大的未來。臺灣雖然欠缺天然資源,但非常重視教育,培養了許多的人才。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預估,在2022年有42%的技術跟工作會受影響;在往後10年內,全球約有10億個工作會受到衝擊,甚至被科技所取代。T型人才重視深度跟廣度,是未來人才培育跟儲備的重點。

由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陳良基、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及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彭宗平進行「T型人才的培育」的論壇,三人對於預測未來十年後的世界、環境、社會科學變化,要培育怎樣的人才提出產、學多元的見解。張嘉淵是今年成大的傑出校友,他表示,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去就是去研發,疫情帶來變動與無常,深度學習、遇到問題再去突破、破壞性的創新都很重要。彭宗平教授則提到天下文化曾出版兩種探討高等教育意義的書籍—《學術這一行》、《大學教了沒》讓從事教學及大學行政工作的他深受啟發。他鼓勵教育工作者,因應未來科技發展應善用工具、善用AI、跨領域腦力激盪、激發學生更大的創意,並跟著兩位典範人物-劉炯朗校長、台達電鄭崇華先生學習。

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李吉仁發表「新世代人才發展」演講,表示未來的Z世代更重視自我意識與存在感,希望有自我實現價值,追尋生命與生活意義。過去的學習是以學科為重,但未來是問題導向學習,要做中學。

最後,由《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與春池玻璃研發長吳庭安、Plan b 資深合夥人張良伊探討如何培養國際人才,吳庭安表示成大有非常多優秀的學長姐,很感激能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他認為T型人才需先有I的深度專業才能站穩、再縱向合作尋求更多發展。張良伊走訪世界,他認為後疫情時代,需要更有勇氣的選擇,為了更好、更理想的生活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