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28日 04:11 中國時報 報導黃琮淵

台灣大哥大綠能建設擴至基地台,機房,資料中心,累積至2020年總建置容量達280KW。

2030年的台灣,會變成怎樣?用電信業的觀點來說,人類文明即將面對的下一個10年,那是5G的時代,是巨量資料被聚焦連結的時代。當資料快速傳輸、萬物聯網,不管是經營策略,或是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都會與現在大不同,只是,你曾想像過有什麼不同嗎?

台灣大哥大是國內第一個「挑戰」2030的企業。相較於許多企業,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甚至對永續經營概念,還停留在兩、三年後,最遠頂多五年,它顛覆了傳統思維,大膽地用「反推」嘗試:先想像2030是怎樣的未來,再來檢視應有的作為。

這個觀念「走得很前面」的願景,有個很炫的代名詞:Zetta。Zetta是10的21次方,呼應巨量資料的概念,「2030心大願景計畫(Zetta Connected 2030)」,則是台灣大哥大訂出,下一個10年的願景計畫主題。

創利社會 綠化足跡

「Zetta Connected 2030」並非空想而來,它有所本,它是建立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的藍圖之上,再結合體驗未來、創利社會、綠化足跡,以責任企業為基礎,帶領供應商攜手創新,一起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一起向未來滾動前進。

只是,怎麼做?該如何跨越時空障礙,完成提前設定的願景?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鄭俊卿認為「心有多大,願景就有多大!」在17項永續發展目標之下,先讓台灣大哥大的員工們,從他們熟悉的領域去發想,想像2030要做什麼,不見得百分之百能達成,「可能低估,也可能高估,但不能沒有計畫」,在這樣的過程中,會看到有人很大膽,但也有人卻步。

營運策略 聚焦5G

團體激盪過程,其實很有趣。舉例來說,討論到社會參與,或是能夠幫公益團體募到多少款項,剛開始多數人都很大膽,算出的數字連自己都不相信,也很令人振奮;可是到要發表最後目標時,又變保守了,甚至懷疑做不做得到。

「人就是這樣,想遠一點,才會有動力!」鄭俊卿說出他的觀察:不管是保守、不管是積極,願意想像過未來,就會覺得有很多事可以做、也願意做,「所以一定要想遠一點!」、也就是「為什麼要訂到2030,就是這樣!」

對台灣大哥大來說,如果只是要訂2020的目標,其實沒有太多想像,因為與現在相去不遠,大概就是5G商轉,或是物聯網時代剛開始,野心絕對不夠。但若放眼到2030,所有東西都聯網了,都裝上SIM卡,可能不再是現在全台灣2600萬個門號的概念,營運策略就會完全不一樣。

25大策略構面呼應品牌亮點價值

為貫徹推動SDGs之決心,台灣大哥大對參與CSR推動的跨部門同仁召開兩次SDGs工作坊,共140位員工參與並共同制定2030永續績效KPI。

在台灣大哥大的心大願景計畫中,2030的目標是很科學的,那是從2017過去的具體作為、現在與即將到來的2018、2020演繹而來。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劉麗惠解密:是「算」過的,絕非憑空喊出來的!

攤開「2030永續績效總覽」,台灣大哥大將策略構面分做再生能源、能源效率、自然資源永續使用、永續循環、韌性與調適、低碳足跡、永續供應鏈管理、數位健康照顧、行動健康管理、通訊基礎建設、智慧創新與應用、智慧生活、永續城市、募款活動、服務可負擔性、災害韌力強化、遠距健康照顧可取得性、交通安全、環境品質監測、機會平等、永續發展觀念及技能教育、員工培育、友善工作環境、人權與正義、透明誠信等25大面向,這些又與環境永續、永續伙伴、創新成就、社會共融、誠信經營、卓越品牌、幸福職場等7大品牌亮點價值相呼應。

以再生能源為例,透過綠電購買及自發使用量多管齊下,台灣大哥大今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可達180KW,IDC雲端機房再生能源使用量可達總用電量20%,按照這個進度,2030能源裝置容量可達6,000KW,IDC再生能源使用量達到總用電量35%;2030總碳排放量要比2016減少44%。

目標訂出來後,如何說服各部門是可行?過去是採自我要求的,如2017訂出碳排減量1%,但隨著眼光放遠,台灣大哥大從今年開始,完全讓科學演算說話,導入SDA方法學制訂SBT科學基礎減碳目標,算出來的結果,今年要比2016年減少4.1%。

劉麗惠說,「永續思維、誠信踏實」很重要,不僅很科學,且相較於過往用傳統財報去衡量要做些什麼事,會多考量衍生的社會效益。簡單舉例,如果台灣大哥大能永續經營、讓每位員工安居樂業,繳稅增加了、國家建設也會增加,就是加分。

同樣的,在推動綠能這塊,不僅可降低營運用電成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環境變好了、人變健康了,那是無形的;而這也提供消費者更綠色環保的電信服務,提升在社會責任型投資市場的能見度,確保企業價值不斷增加,則是短期內無法量化效益。

劉麗惠表示,過去的觀念中,太把企業社會責任跟做公益畫等號,但國際趨勢已經是往「永續」走,企業要永續經營、能源要永續使用、環境要永續維護,所以當訂出具體目標後,才能有持續努力的方向。

種福電計畫放大愛心1.76倍

台灣大哥大率領26廠商「種福電」,籲全民捐款用陽光守護桃園市真善美基金會的憨兒們。

不循傳統的一次性捐款模式,台灣大哥大的「種福電計畫」是全台第一個大型企業聯合社會企業,推出的綠能公益專案,除了降溫、創造乾淨能源外,還幫社福團體找到財源,一份捐款實現三份愛心,把愛心放大1.76倍。

台灣大哥大2015年起推動綠能倡議,囊括認購綠電、綠能倡議、落實各項節能減碳措施、加入國際永續倡議行動和評比。最早的作法是,邀請智慧型裝置品牌供應商,於台灣大哥大通路銷售同時捐款,做為綠色能源基金。

「錢不多,主要傳達一個觀念-綠能不是高門檻的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鄭俊卿說,初衷很簡單,拉著供應商一起參與,所以你買手機我就捐1元,當時還有網友說「小氣」,不過持續地做,還加碼到2元,讓整個計畫延續下去,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只是,一次性的捐款有限,也很難達到永續目標。台灣大哥大在去年加入創新思維,推出全新的綠能公益模式,保留群眾募資的概念,但與社會企業「綠點能創」(陽光伏特家)合作,幫社福團體建置太陽光電系統,最終目的是自給自足。

以打頭陣的屏東福慧大同之家為例,先不論在頂樓蓋太陽能板,能讓鐵皮屋頂樓降溫3到4度,增加家民們的戶外活動時光,光透過群眾募資570 萬元,協助建置 99.825KW的太陽能屋頂,可創造232萬度綠電,也就提供更多乾淨能源。

再進一步延伸,福慧大同之家可將太陽能電力售予台電,每年獲得售電收益約47萬元,未來20年的售電收益近千萬元,是很穩定的收入。換算下來,民眾每筆捐款發光發熱長達20年,愛心更放大約1.76倍。

「給他魚,不如給他釣竿」,鄭俊卿道出社福團體遇到的困境,不僅政府給予的補助持續縮減,相關資源勸募不易,然而做公益不能只做片刻的給予溫暖,「種福電計畫」讓一次性的募款活化成資源,變成支持社福單位長期穩定的經費,不只給了釣竿,「而且還是非常多支」。

有了福慧大同之家的成功經驗,台灣大哥大今年擴大規模,協助桃園市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募款895萬元,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持續讓這個創新的種福電計畫延續下去,未來也還會繼續推動,達到企業、社會、NPO三贏共榮、共同前進的目標。

推綠能阻力大但「至少要開始」



 

2030心大願景計畫
面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產生不確定的營運風險,台灣大哥大有責任帶給後代子孫更永續的未來,所以我們積極帶動價值鏈,一同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當然,在推動的初期,一定有阻力、一定很痛苦,但是「至少要有開始,不能夠沒有」。

很簡單,如果凡事都算成本,誰會想要做綠能?蓋太陽能板成本很高,搞不好沒有比跟台電買電還便宜,這本來就不是從成本考量,但要想的是,如果不願意踏出綠能的第一步,會對環境造成多大影響、對健康造成多大危害?

每個公司都一樣,談到企業社會責任、談到永續經營,內部溝通時最常聽到「成本太高」、「沒這個預算」、「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話,所以一定要有人領頭「拉著大家一起做」,永續計畫先訂出來,怎麼做都是個開端,至少有個開始。

在與國際業者交流的過程,你會發現「別人做綠能、在看永續經營,是發自內心在做,並不是應付什麼評比」,感觸很深,這樣的觀念是可以潛移默化的。台灣綠能推動很慢的原因,是多數人認為意義不大,卻忽略了長遠利益是好的。

很實際的例子,辦公室、甚至各門市要不要換省電燈管?單純去想成本,絕對是能用則用,不想多花那個錢,但如果換了省電燈具,反而節能省碳,其實是划算的,就更不用說未來當碳排放要算錢時,還是得硬著頭皮換,倒不如提前先做好。

單看短期或綠電投資,一定是大筆的錢流出去,所以要看得遠一些,這方面董事長蔡明忠非常支持,因為我們的信念很明確,身為電信業者,最能做到的就是我們的環境,目標訂在那邊,成績就要做出來。

做企業社會責任不可能單靠幾個人,因為絕對推不動,所以要想辦法讓所有員工都有共識、知道國際上在想些什麼。有了這些概念,回到工作崗位上,就能去發想能多做些什麼、要如何創新,化被動為主動,貫徹永續管理目標。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