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慈善基金會12日舉行第5屆信扶之星表揚典禮,由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前排左四)、衛福部社會救助司副司長楊雅嵐(前排右四)與中小企業信保基金董事長魏明谷(前排右三)等人,共同肯定10位獲獎創業家長。(中信慈善基金會提供/黃琮淵台北傳真)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與中國信託銀行2011年推動「信扶專案」脫貧輔導服務,協助弱勢家長脫貧自立,已邁入第13年,12日舉辦第五屆信扶之星表揚典禮,肯定包括劉在泓在內、共10位經歷人生谷底、成功翻轉命運的家長,正式脫離社福倚賴,帶領家人邁向全新生活。
 
 主計處最新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臺灣貧富差距擴大至66.9倍,弱勢家庭生計面臨更大挑戰,也有白領上班族自行創業後,因為接連失利,陷入工作貧窮的循環。一位邁入中年的劉先生借貸加盟小吃店,但因錯誤的財務決策,導致背負上百萬元債務,後來是在「信扶專案」脫貧輔導服務的協助下,改善財務,讓一家五口重新逆轉人生風景。
 
 「我原本以為炸地瓜球就是壓一壓就好…。」曾是飯店主管的劉在泓,孩子出生後打算自己創業,讓家裡過好日子,沒想到借錢加盟接連失誤,最後負債累累,連孩子的健保費都繳不出來。所幸因為「信扶專案」提供免費財務諮詢及創業輔導,加上自己勇於面對債務,如今靠著炸地瓜球成為排隊名店,每月六位數的穩定業績,讓他可以持續還款,孩子也在經濟穩定的環境下長大。
 
 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副司長楊雅嵐肯定「信扶專案」與全臺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合作,共同推動「家庭脫貧培力精進方案」,盼公私部門繼續協力,幫助更多經濟弱勢家庭脫貧。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致詞時表示,期盼「信扶專案」脫貧自立家長能啟動愛的循環,把自身經驗傳承給需要的人,讓他們也有逆轉人生的機會。
 
 第五屆信扶之星獲選名單有劉在泓、郭柏村、陳韋豪、張艷君、石金螢、李雅琳、洪芷璘、林妤涵、楊雅蘭與劉茂祥,他們皆符合創業營運超過18個月、貸款期間正常繳款且配合顧問輔導、積極經營家庭親子關係等條件,獲得評審肯定。10位家長創業項目跨足餐飲小吃、國際代購、皮革雕刻、美容美甲,甚至是居家照顧服務,項目非常多元。其中亦不乏脫貧之後,每月業績突破百萬元的老闆娘,以及挽回兒子差點誤入歧途的父親。
 
 「信扶專案」脫貧輔導服務推動至今,累計協助逾5400人次改善財務,幫助780個弱勢家庭成功創業,其中近4成家庭脫貧自立,改善1661名弱勢兒少的生活困境。
 
劉在泓加入「信扶專案」後,配合創業顧問輔導,靠地瓜球成功擺脫百萬元債務,重新凝聚家的幸福。(中信慈善基金會提供/黃琮淵台北傳真)
 
劉在泓靠地瓜球 擺脫百萬債務 重拾家的幸福
 每到傍晚,臺北內湖737巷的夜市人潮湧入,「台北第6好吃地瓜球」攤位前不知不覺出現等待的人龍,劉在泓在高溫油鍋前揮汗如雨,迅速把熱騰騰的地瓜球反覆交到客人手裡。他的小攤位每月創下六位數營業額,這是劉在泓自谷底翻身拚得的成績單,現在他在孩子們的心中是個「無敵爸比」!
 
 曾經是飯店主管的劉在泓,自第一個孩子出生後,為了好好照顧家人,打算自己創業,以為當老闆比較賺錢,於是開始借錢加盟賣滷味跟地瓜球,甚至貸款買車去兼職開計程車,「結果生意一直做不起來,錢卻越借越多,我也不敢想到底還欠多少錢…。」龐大的債務壓得劉在泓一家生活陷入谷底。
 
 後來他看到「信扶專案」的訊息,被「聯徵信用不良也能報名」所吸引,決定主動報名。他接受創業顧問的輔導,重新審視理財觀並積極面對債務,最後選擇專心賣「地瓜球」,當時劉在泓頂著學過一天的「手藝」就開張,「我以為地瓜球炸一炸就好,結果一起鍋三成都縮到不能賣,那都是錢啊…。」同時開店賣地瓜球的朋友,營業額卻是劉在泓的三到四倍。
 
 跑去跟朋友學了才發現,原來地瓜球製作關鍵在於「反覆」翻壓油鍋裡的地瓜麵糰,擠壓並塑形,再將飽滿的空氣注入地瓜球裡─「壓力」正是成就地瓜球美味的關鍵!同時,劉在泓花費兩年改進口感,加強網路行銷,記錄每一筆客人的回饋,終於做出外酥內Q、冷了也好吃的地瓜球。名聲大開之後,甚至還有客人從外地慕名而來。
 
 劉在泓在「信扶專案」陪伴下,每個月按計畫還款,現在也固定每週店休一天,經營家庭生活。「創業路對我來說,真的沒有天時、地利、人和,一路沒有任何僥倖,就靠努力打拚!更重要的是,在人生迷惘時,幸好有『信扶專案』的專業輔導和理財協助,才讓我有機會逆轉人生!」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