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雙語學校 林右昌拚明年達標

20210706・陳彩玲/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策畫一條龍雙語教育計畫,將孩子培育成國際化人才。(基隆市政府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基隆有著「國際郵輪母港」稱號,是許多外籍遊客來台遊玩的第一站,基隆市政府除了翻轉城市、促進經濟發展外,也致力堆動「雙語教育」,預計明年達成區區有雙語學校,教育處也策畫從幼兒園到高中一條龍的教學計畫,將孩子培育成國際化人才。

 行政院為提升國家競爭力,提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國民教育方面,教育部也修正、推廣國際教育白皮書2.0,而基隆市領先其他縣市,寫下國際教育3年計畫,以4大面向、30個子計畫與政策連結,結合中央及自籌經費,共同挹注資源,推動國際教育。

郵輪母港 雙語能力從小扎根
 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基隆身為國門之都,郵輪母港,成為國際城市是必然趨勢,因此必須從小培養學生具備國際行動力,有效連結國際資源創生在地特色,他說,每年到港的國際郵輪遊客屢創新高,若能讓孩子跟到訪的客人自然互動、介紹城市的美好,雙語能力絕對必備。

國中小轉型 浸潤式學習環境
 教育處長林祝里認為,要孩子成為國際化人才必須從小培育,因此計畫「雙語教育一條龍」,第一步從幼兒園進行試辦,以生活、情境化的方式,讓幼兒體驗英語環境,再持續向下扎根推動英語教育,市府策畫在7個行政區中,各挑選一間小學轉型、以自籌經費增聘外師,刺激學生學習動機,預計明年達成「區區有雙語學校」里程碑。

 而這7所雙語學校會透過定期會議,彼此交流教學經驗,作為精進的動力,除了國小外,國中也預計以公開甄選方式設置3所雙語學校,今年1所、明年暑假2所。

高中實驗班 與大學策略聯盟
 教育處指出,為讓就讀市屬學校的學生,都能享有雙語教育資源,也推行「校校推行沉浸式英語教學」,以英語融入領域教學,讓學生在浸潤式的環境中學習,並引進線上外師即時視訊課程,強化學生英語聽說能力,預計未來2年內達成。

 高中階段則是設立「雙語實驗班」,今年暑假安樂高中、暖暖高中都會選出一個班級成立實驗班,引進外師與本國教師協同教學,共同研擬適合學生的雙語課程,透過實驗課程的設計,搭配部分領域課程,再藉由與大學端建立的策略聯盟、海外移地學習的國外遊學等方式,不僅培養學生國際視野與素養,也強化學生與國際連結。

整合師資 線上開課 效率教學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預計明年達成「區區有雙語學校」里程碑。 (基隆市政府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全台致力推動雙語教育,而基隆市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依舊能領先全台,市政府技巧性整合資源,包括利用外師培育中師,有效重組人力、增加量能,逐步實現願景,轉變校園氛圍。

 教育處長林祝里表示,以前的教育總是重視「學習」,往往忽略最重要的「用」,她認為,若有外師進入,擾動學習環境,讓學生必須開口用英文對話,打消孩子普遍認為學英文是應付考試的想像,而是多了一樣與他人溝通的工具。

 林祝里指出,外師進入校園改變環境只是第一步,課程教學上也得有所變化,因此,團隊計畫,除了英文課,學校必須有其他課程,讓外師和中師共同準備教材,使用簡單的詞彙、句型教學,讓學生將英文變成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但一位外師年薪動輒數百萬元,相較雙北,基隆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需自籌經費投入資源,教育處想盡各種方法,最終決定在暑假期為中師舉辦研習活動,請外師分享上課方式,包括口音、課室用語等,以互相學習的方式,逐步轉移人力資源,將能量留在校園。

 除區區雙語學校有外師進駐外,教育處也把資源放在「線上真人外師」,雙管齊下培育學生開口說英文,林祝里說,先前推動智慧教育,每間教室已裝設75寸大螢幕,9月開始,外師會從螢幕上與學生對話,擬真性相當高,對話即時不延遲,預計每學年有14堂相關課程。

 此外,為讓雙語教育與在地連結,教育處辦理多項活動及競賽,提供學生展現自我的舞台,今年10月城市博覽會,將由學生扮演主播或解說員,介紹家鄉著名景點,促進在地自我認同,另外,也進一步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培訓學生成為雙語導覽員,發揮學以致用精神。

(中國時報)